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

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甲吠亩法有利于(  )

A. 抗风透光    B. 保温通风    C. 抗旱保墒    D. 排水防涝

2.与图甲相比,图乙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

A. 土壤水分充足    B. 昼夜温差减小    C. 风力侵蚀降低    D. 通风透光性好

3.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土壤    D. 水分

 

1.A 2.B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因素。要求掌握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区分不同地区光、热、水等条件的差别。 1.读图可知,图1甲吠亩法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种吠亩法叫做“上田弃亩”,由于水往低处流,低处水分较多,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对农作物抗旱保墒。 2.读图可知,甲为吠亩法的“上田弃亩”,主要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即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乙为吠亩法的“下田弃吠”,主要是在地势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充分的通风透光。 3.读图可知,吠亩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一种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抗旱耕作方法。图甲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图乙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因此,水分是影响图示该地区发展这种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学者邦奇( W.Bunge)等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趋向于热带雨林地区    B. 趋向于中高纬度

C. 趋向于岸边(海岸、河岸)    D. 趋向于地势平坦的高原地区

2.图中甲处被周围人口稀疏区包围而形成了孤岛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较低,气候温暖    B. 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C.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D. 水源丰富,环境承载力高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甲图中X轴代表农业人口密度,Y轴代表农作物商品率,则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①②③④相对应的是

A.     B.     C.     D.

2.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中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同点为

A. 经营方式都是家庭经营    B. 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样高

C. 都是单产高,商品率低    D. 主要农作物中都有玉米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某企业生产地与原料运费(虚线)、产品运费(实线)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单位: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乙、丙、丁三地共同的区位特点是(  )

A. 临近交通干线    B. 临近资源丰富地区

C. 位于城市市区    D. 临近农业发达地区

2.若仅考虑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成本因素,该企业地址最适宜选在(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查看答案

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万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下列各题。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 3.7%    B. 0.37%    C. 0.98%    D. 9.8%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 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 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 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 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查看答案

下表为“甘肃省南部某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单位:g·kg-1)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海拔4 050米半阳坡的有机质含量可能为(  )

A. 60    B. 75

C. 105    D. 125

2.与阳坡相比,阴坡(  )

A. 温度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B. 温度低、降水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C. 温度高、蒸发强,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强

D. 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