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鄱阳湖是一个自然通江湖泊,也是白鹤等珍稀水...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鄱阳湖是一个自然通江湖泊,也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2016年7月中下旬开始,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比去年整整提前2个月进入枯水期,湖底变成了壮阔的草原,千年石岛“落星墩”也全部露出水面,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材料二 鄱阳湖地区水系分布图及相关最新统计资料。

河流

森林覆盖率

大中型水库

(个)

十万亩以上灌区(个)

赣江

63.6%

107

20

信江

54.3%

35

10

抚河

53.0%

18

2

饶河

67.8%

17

1

修河

64.4%

7

3

 

材料三 据大数据资料统计发现:自2000年以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呈现枯水期逐步提前、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缩减等现象,引发学者、媒体对湖区生态和周边生产生活的关注。为此,国内有很多学者建议在鄱阳湖入江通道最窄处建设水利枢纽工程,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则认为,在对鄱阳湖的生态功能进行科学研究及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得到充分论证之前,应暂缓枢纽工程的建设,并将无坝方案作为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健康的最优方案。

(1)分析2000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逐步提前,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不断缩减的可能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鄱阳湖面积缩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游客在鄱阳湖枯水期间到湖床观光游赏,需要提醒游客注意些什么?(提示:从保护生态和人身安全等方面说明)。

(4)对于在鄱阳湖上修建水利枢纽工程的做法,你赞不赞同?请说明你的理由。(仅表述观点,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1)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①200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持续偏少,水源补给量减少;②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③水利设施(水库)增加,拦蓄径流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④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入湖的泥沙增多,导致湖面不断缩减;⑤无序人工采沙,加大了湖口和长江干流的落差,加快了湖水的下泄速度。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3)保护生态:不要乱丢垃圾;禁止偷猎野生动物和采挖野生植物;不要破坏裸露出的人文景观等。 人身安全:不要涉水,谨防溺水;不要靠近泥沼地带,防止陷入;谨防虫蛇叮咬等。 (4)赞同。①工程将抬高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浮游生物、水草等候鸟食物增多,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②能改善湖区水源条件,有利于周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③可以改善湖区航运条件。④有利于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不赞同。①建坝抬高鄱阳湖枯水期水位,候鸟栖息面积缩小,影响候鸟的安全越冬。②建坝会阻断洄游类水生生物在江、湖之间的自由通行。③枯水季节蓄水会进一步加剧长江下游径流减少和水质恶化,影响生产和生活。 【解析】试题分析: (1)2000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逐步提前,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不断缩减的可能原因,可以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方面回答。 (2)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 (3)游客在鄱阳湖枯水期间到湖床观光游赏,不要乱丢垃圾、禁止偷猎野生动物和采挖野生植物、不要破坏裸露出的人文景观、谨防虫蛇叮咬等。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赞同或者反对都可以,赞同的理由可以从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能改善湖区水源条件等方面回答,反对的理由可以从加剧长江下游径流减少和水质恶化等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呼伦贝尔市地处呼伦贝尔高原,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地势缓慢过渡,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昼夜温差大、日照丰富,多大风天气。这里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探明及预测储量1572亿吨,多属于适宜发电的褐煤,共有煤田60多处,储量超过100亿吨的就有6处,这些煤田大部分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结构稳定,开采条件优越,适合于综合技术应用和集约化生产。呼伦贝尔南部的伊敏河煤矿是我国四大露天煤田之一。

下图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交通及城镇分布图。

 

(1)指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呼伦贝尔依托能源优势可发展建设的主要能源基地。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題计分。

问题①:说明呼伦贝尔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问题②:说明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社会经济生产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东北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生产特点是____。

(2)图中虚线框内地区的工业结构特点是____。

(3)A地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农业生产过程中最易出现环境问题是____。

(4)该地区的黑土正在悄无声息的一年一年变薄,请你为保护黑土出谋划策。

 

(5)与长江相比,松花江航运价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该地区沼泽地分布广,其原因是什么?监测沼泽地面积变化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宁夏石嘴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部,有“塞上煤城”之称。是宁夏的“工业长子”,也是中国资源(煤炭)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一个缩影。材料二20世纪50一60年代,宁夏石嘴山只是一个百余人的荒僻小村。该市草场资源、硅石资源(主要用于太阳能光伏制造)丰富,近年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电石化工和新型冶金、新能源(光伏产业)等产业集群。

材料三下图为宁夏平原简图。

(l)分析贺兰山对宁夏平原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分析图中密集的灌渠对宁夏平原及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指出石嘴山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4)每年4-5月份,流经宁夏平原的黄河下游河段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简析其形成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资源调配示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B、C代表我国的三大资源调配工程,A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 B_____________工程, C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

 

(2)简析我国实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地理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B调运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山脉是我国的____________ (植被类型)的南界;B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

(2)C区域黄土深厚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该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

(3)D区域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E位于我国四大经济地区中的_________。

(4)简述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的主要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