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十几年前...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十几年前,草原的覆盖率为5%,草场土质为粘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里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头以上。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上百万的外地人拥入内蒙古草原搂取发菜(谐音发财)赚钱,内蒙古1/5的草原严重退化。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现今,许多地方寸草不生,阿拉善地区沙漠正以每年1000平方米的速度在扩大,牧民的生计陷入困境,有3万多人被迫转移出沙漠地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是     

(2)A农耕区出现的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是      ,形成的原因是                   

(3)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了“      ”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作用是                     

(4)解决该地区农牧民能源短缺的途径有哪些?

 

(1)过度放牧 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行为 (2)次生盐渍化 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的气候条件   (3)三北 防风固沙 (4)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推广省柴灶。 【解析】整体分析: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是过度放牧、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行为。土壤次生盐渍化,自然因素是降水少、人类活动影响多。人为因素是不合理灌溉土地。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减少砍伐木材,开发新能源,提高燃烧率。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是过度放牧、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行为。 (2)A农耕区出现的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是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是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导致地下水位升高,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积累形成。干旱的气候条件,是蒸发量大的原因。 (3)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了“三北”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作用是防风固沙。 (4)解决该地区农牧民能源短缺的途径有营造薪炭林,减少对护坡林的砍伐。兴建沼气池,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推广省柴灶,提高燃烧效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

以农业为例,它对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计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作哪些工作?   

(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利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查看答案

阅读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西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西部牧区主要分布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植被主要为草原和荒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地区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天然牧草放养马、牛、羊、骆驼、牦牛等牲畜。

(1)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图文提供的地理信息,试确定我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和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_阴山_____________。

(2)图中牧区①受自然因素影响,畜种的分布主要呈_____________地带性变化。限制牧区②和③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中,牧区②是_____________,牧区③是_____________。

(3)东部农区牲畜头数约占全国总数的80%,其饲养和放牧牲畜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东部农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鸭、鹅数量和放养规模远远大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其自然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是(  )

A. 南水北调工程    B. 南粮北运    C. 西电东送    D. 深圳电子产品北运

 

查看答案

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国际产业转移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B. 产业转移不会影响区域地理景观

C. 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无负面影响

D. 产业转移会给转移对象国或地区提供就业机会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转移和扩散

B. 日本重化工业向海外转移,同时将环境污染向国外扩散

C. 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可导致国内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D. 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无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