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读后将材料的主要内容作一个不超过200字的摘要。 根据科学家试...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读后将材料的主要内容作一个不超过200字的摘要。

根据科学家试验:一棵25年生天然树木每小时可吸收 150 mm 降水,22年生人工水源林每小时可吸收 300 mm 降水,而裸露地每小时可吸收降水仅 5 mm 。林地的降水有65%被树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在裸露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地高7倍。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森林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而目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这个反差,造成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恶化,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为全球变暖,使水分蒸发加快,进而改变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引发热浪与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等。过去5年,亚洲地区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形成的天灾就造成了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为了使地球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块荒山都绿起来。

 

(1)森林具有蓄水功能,能起到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 (2)森林为人类生存创造了条件。它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它能维护生态环境,吸收CO 2 ,吐出O 2 ,调节气温,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3)近300年间,地球的森林减少了1/2,而CO 2 排放量急剧增加,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恶化; (4)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开展全民植树活动。 (以上四个要点,意思对即可得分) 【解析】根据森林的功能分析,森林具有蓄水功能,能起到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 森林吸收CO 2 ,吐出氧气,为人类生存创造了条件。它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它能维护生态环境,能够调节气温,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近300年间,地球的森林减少了1/2,而CO 2 排放量急剧增加,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等问题。 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开展全民植树活动,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十几年前,草原的覆盖率为5%,草场土质为粘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里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头以上。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上百万的外地人拥入内蒙古草原搂取发菜(谐音发财)赚钱,内蒙古1/5的草原严重退化。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现今,许多地方寸草不生,阿拉善地区沙漠正以每年1000平方米的速度在扩大,牧民的生计陷入困境,有3万多人被迫转移出沙漠地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是     

(2)A农耕区出现的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是      ,形成的原因是                   

(3)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了“      ”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作用是                     

(4)解决该地区农牧民能源短缺的途径有哪些?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

以农业为例,它对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计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作哪些工作?   

(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利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查看答案

阅读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西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西部牧区主要分布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植被主要为草原和荒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地区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天然牧草放养马、牛、羊、骆驼、牦牛等牲畜。

(1)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图文提供的地理信息,试确定我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和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_阴山_____________。

(2)图中牧区①受自然因素影响,畜种的分布主要呈_____________地带性变化。限制牧区②和③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中,牧区②是_____________,牧区③是_____________。

(3)东部农区牲畜头数约占全国总数的80%,其饲养和放牧牲畜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东部农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鸭、鹅数量和放养规模远远大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其自然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是(  )

A. 南水北调工程    B. 南粮北运    C. 西电东送    D. 深圳电子产品北运

 

查看答案

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国际产业转移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B. 产业转移不会影响区域地理景观

C. 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无负面影响

D. 产业转移会给转移对象国或地区提供就业机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