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

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陆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推断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时期较早的主要成因是(     )

A. 水质较好    B. 土壤肥沃    C. 人口迁移    D. 地缘优势

2.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    B. 气温    C. 市场    D. 技术

3.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

A. 甲、戊    B. 乙、甲    C. 丁、乙    D. 戊、丙

 

1.C 2.B 3.B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西汉时期豆腐生产主要是在淮南地区,福建作为豆腐生产中心主要是在宋代开始,饮食文化的传播需要人作为载体,因此区域之间人口的迁移最有可能是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较早的原因,故答案选C项。 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南方与北方因为纬度不同,热量差异较大,而温度高低会影响豆子的泡发,温度越高,豆子越易泡发,温度越低,越不易泡发,故答案选B项。 3.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应是习惯的影响。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因此饮食中主要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主要对应的为乙地区;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把食物方便携带的饼类,不仅容易保存,而且便于牧民的携带,主要对应的为甲地区。故答案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人才缺乏 交通落后 资源短缺 外商投资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A. 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B.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C. 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①.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②.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③.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④.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①.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②.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③.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④.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 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 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 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2.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开放性    D. 阶段性

3.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的是

A. 黄淮海平原    B.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C. 长江三角洲    D. 云贵高原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 “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

(1)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试举例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

(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 “三北”防护林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                  

(3)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右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据此完成以下为题。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  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