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 人口锐减    B. 资源耗竭    C. 产业升级    D. 生态恶化

2.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A. 改善生态环境    B. 优化交通布局    C. 发展旅游产业    D. 促进商业发展

3.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A. 甘肃玉门    B. 福建厦门    C. 辽宁鞍山    D. 湖北武汉

 

1.B 2.A 3.C 【解析】 1.由材料可知,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该地的棕地形成原因为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而形成的,与人口、产业升级及生态无关,故选B。 2.随着棕地的形成,该地生态环境恶化,进行综合整治过程中首先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都是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故选A。 3.有材料可知,卢萨蒂亚为矿产资源开发形成棕地的综合整治,辽宁鞍山为我国铁矿石产地,适宜采用和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故选C。 【知识拓展】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取多元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出产业衰退循环。 资源型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利润率很低,资源的消耗使城市的积累能力弱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对资源的强烈依赖又导致在市场分工中只生产初级产品,产业结构产生不断低级化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高效循环的利用资源,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养接续产业,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产品优势,进而形成特色的产业链优势,而且把利润转移到关联行业和其他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化工、食品、纺织、医药等其他的支柱产业。 2、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确保产业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和首要任务。首先根据社会经济环境以资源型企业供给结构和非资源型企业供给结构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正确发挥城市政策对需求结构的引导作用,坚持资源条件的可行性、产销双方的一致性、经济效益的择优性,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有选择地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巩固第一产业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技术改造,制定适当的扶持政策,改组改造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集约整合战略,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途径 现阶段,资源型城市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资源型企业过多过小,地方小企业和国家大型资源企业两者互相封闭,形成了明显的两元结构,造成了资源管理难,资源浪费大,经济效益低,安全隐患多的现象,因此,政府应该鼓励集约化经营开发,通过改组改制和改造,整合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以外向型经济牵动,加速与国际接轨。 4、加强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从规划着手,重视转型中的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废弃的土地可以通过政府出资恢复地貌、出售土地、招商引资等方式,建立新型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企业, 尤其是排污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加速资源采掘、开发、加工的环保技术改造。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必须严格管制对新建的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到投产都要加强环境监管。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为企业生产的运营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对外沟通能力和辐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内部环境调整和改造,也能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纵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中输水线路的bc段相比,ab段具有的特征是

A. 可自流引水    B. 水位落差小    C. 两岸多山地    D. 需要逐级提水

2.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调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

2.图中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3.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问题

B.促进了调出区人们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

C.资源调配的前提是保障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查看答案

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我国东北部工业区比较图,回答题。

1.两工业区的主导因素相同,均为(  )

A.便利的海运               B.接近原料和能源

C.先进的科技               D.广阔的市场

2.两个工业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东北部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中国东北部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发展了季风水田农业

C.美国东北部本着面向城市市场的原则,发展乳畜业

D.中国东北部本着支援全国的原则,种植了大豆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市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的a、b、c分别代表(    )

A. 自然、市场、资源    B. 资源、市场、自然

C. 自然、资源、市场    D. 资源、自然、市场

2.该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中(    )

A. 钢铁、石化等部门的污染物被完全回收 利用,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B. 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浓盐海水再回归大海,以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C. 中水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该示范区的突出特色

D. 该示范区运输总量虽大,但多以中小型货物运输为主

 

查看答案

左图示意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喊市分布,右图示意底特律人忸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8世纪末,底特律成为交通枢纽的主导交通条件是

A. 水运    B. 高速公路    C. 铁路    D. 航空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

A. 航运业    B. 造船工业    C. 汽车工业    D. 第三产业

3.底特律发展汽车工业有利的条件有 ①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丰富的煤和铁 ③便捷的水运④充足的劳动力 ⑤新兴的市场需求 ⑥丰富的原材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⑥    D. ①⑤⑥

4.底特律走向破产的原因有 

①石油危机    ②他国汽车产业的冲击  ③高速公路的发展  ④劳动力的减少 

⑤市场需求的减少  ⑥第三产业的发展    ⑦产业结构的单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⑦    D. ①⑥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