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2010~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 植株数量 B. 总生物量 C. 地上生物量 D. 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D. 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破坏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如下图)。该民居的营造技艺,入选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
A. 海南岛 B. 辽东丘陵
C. 青藏高原 D. 黄土高原
2.该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是
A. 炎热潮湿 B. 高寒缺氧 C. 地表崎岖 D. 多滑坡泥石流
3.船形屋采用下空结构可
A. 防寒、防冻土 B. 防雨、防水淹 C. 防风、滑坡 D. 防潮、防蛇
右图为左图中丙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7-18题
1.乙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2.左图中甲、丙两地相同的是
A. 气候类型 B. 大气环流
C. 自然带 D. 盛行风
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乙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A. 副热带高压 B. 信风 C. 西风 D. 季风
2.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3.图示沙尘扩散,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 墨西哥湾沿岸诸国年降水量减少
B. 亚马孙河含沙量剧增
C. 美国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
D. 巴西高原干旱程度加剧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 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 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 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 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 蒸发 B. 下渗 C. 蒸腾 D. 地下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