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附近观星台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这里现存有700年历史的“量天尺”(下图),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
A. 太阳直射点正向赤道移动 B. 泰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C. 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 D.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2.二十四节气发源于中原,因为这里
A. 平原地势平坦,牧业发达 B. 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
C. 人口比较稀少,技术落后 D. 处于版图正中,影响较小
3.节气与我国习俗对应正确的是
A. 立春——河南打春牛、勤耕种 B. 立夏——吉林腌酸菜、储冬粮
C. 立秋——广东加棉衣、添厚袜 D. 立冬——西北日夜分、忙收割
下图表示某地理事物由t 1 到t 4 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空间范围内有________类地理区域。
(2)从t 1 到t 4 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_____;②___;③____。
(3)此过程被称为___。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
(4)该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①____,②____,③___,④____,⑤___。
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t 1 ~t 4 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 _;②_______;③______。
(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3)此过程被称为________。
读“华北某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系列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主要反映了该地区所经历的________过程。
(2)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3)图中种植业由水稻改种小麦、玉米,其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
(4)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郊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为________。
(5)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发展与城区的扩展互为响应与推动;该城市继续扩展,将不可避免地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6)从城市工业布局的状况来看,布局不合理的是____厂,理由是_____。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II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市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其原因是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②对气温________;③对降水________;④对地下水________。
(5)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项选择)( )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读图表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I中乙代表_________国家,这类国家与另一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相比大致从_____年起突然加速,从_____年起速度更快。另一类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后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相比较而言变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_____国家城市化起步较晚。从城市人口比重上升速度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后_______国家上升较快。目前_____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
(3)对照图和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_____,目前城市人口数量_____于发达国家,但城市人口比重还比较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4)世界人口超百万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_。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超过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
(5)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它的特点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