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水稻侧深施肥是在水稻插秧机上安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插秧的同时在离水稻秧苗根部2-3...

水稻侧深施肥是在水稻插秧机上安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插秧的同时在离水稻秧苗根部2-3cm处,将肥料施入深度约5cm的土壤中。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日本应用较早,2013年黑龙江建三江管理局引进了日本企业生产的侧深施肥抬秧机,在建三江农场水稻田进行试验。但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中国现有水稻专用肥颗粒硬度低、吸湿性大,容易黏结、堵塞施肥机的施肥管,影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中国在引进侧深施肥插秧机后,最迫切需要突破的技术是

A. 水稻良种培育技术    B. 插秧机大型化技术

C. 新型肥料生产技术    D. 病虫害防治技术

2.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产生的显著效益是

A. 延长水稻产业链    B. 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C. 增加农业劳动力需求    D. 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3.下列地区中,最适合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是

A. 江汉平原    B. 河西走廊    C. 华北平原    D. 青藏高原

 

1.C 2.B 3.A 【解析】 1.根据材料,中国现有水稻专用肥影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中国在引|进侧深施肥插秧机后,最迫切需要突破的技术是新型肥料生产技术,D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插秧机大型化技术、水稻良种培育技术与当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无关,不是最迫切需要的,A、B、C错。 2.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产生的显著效益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水稻生产成本,B对。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A对。增加施肥技术,没有延长水稻产业链,C错。与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无关,D错。 3.江汉平原是我国水稻主要产区 ,最适合推广水稻侧深施施肥技术的是江汉平原,A对。华北平原是旱作农业,不是水稻产区,B错。青藏高原是高寒农业,河西走廊是绿洲农业,不是水稻产区 ,C、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统计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15~205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显著的国家是

A. 甲国    B. 乙国    C. 丙国    D. 丁国

2.以上四国中

A. 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一定是甲国

B. 乙国可接纳海外移民,减缓年龄中位数上升

C. 计划生育是丙国年龄中位数偏小的原因

D. 丁国现在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附近受       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因而形成         气候类型区;该气候类型相应的气温降水曲线          (ab)。

(2)图中           气候区,这一地区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该气候类型相应的气温降水曲线          (ab)。

(3)图中代表          气候,由于受           控制,炎热干燥。

(4)图中代表         气候,冬季吹       风,降水较多 ;夏季受        控制,降水较少;图中代表      气候。

(5)与同纬度的大陆东部并未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

读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丙戊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辨认图中甲、丁代表的大洲名称:甲      ,乙      ,丙      ,丁     

(3)在世界航海线上,有很多海峡和运河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图中甲、乙两洲的洲界A      ,沟通①、②两大洋的C____海峡.

(4)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图中,赤道穿过的D处为      气候,北回归线穿过的E处为      气候,F处因深居内陆为      气候.

 

查看答案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并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2)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高?请说明主要原因。

(3)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镇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