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

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图2示意放开二孩政策前后(2010-2030年)中国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A. 2016-2018    B. 2020-2022    C. 2024-2026    D. 2028-2030

2.图示时间内,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导致

A. 老年人口规模减少    B. 劳动力供给明显增加

C. 婚育妇女数量增加    D. 社会抚养负担加重

3.二孩政策后,推测下列省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

A. 广东    B. 宁夏    C. 吉林    D. 贵州

 

1.A 2.D 3.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二胎政策实施后对人口增长及社会的影响。 1.分析图文资料可知,人口增长速度越快,人口增长曲线就越陡,所以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2016-2018年。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2.二孩政策放开后,老年人口比重会有所下降,但规模不会减少,故A错误;至2030年,二胎政策后生育的孩子还未成为劳动力,故劳动力供应不会明显增加,故B错误;二胎政策实施短期内婚育妇女数量没有明显改变,故C错误;青少年儿童增加,社会抚养负担加重,故D正确。 3.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前,大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地区计划生育政策相对较严,所以像广东省这样的地区,放开二孩政策后将会有大量年轻夫妇选择二胎;宁夏、吉林、贵州等省区少数民族数量较多,原来就可以生育二胎,对其影响相对较小。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客家先民是中原人,历史上曾有三次大的迁徙:第一次大迁徙是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第二次大迁徙是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时期;第三次大迁徙是金元相继入侵。下图是客家人三次迁徙的大致路径图。完成下列各题。

1.历史上,影响客家人三次人口大迁徙的主要因素

A. 经济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2.客家人迁徙路径上呈现的自然带依次是

A. 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B. 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C. 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D. 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查看答案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 南坡为向阳坡    B. 北坡为向阳坡

C. 南坡为迎风坡    D. 北坡为迎风坡

3.对丙地所在的山脉以及岛屿的正确叙述是

A. 山脉东西走向,岛屿位于热带海洋    B. 山脉南北走向,岛屿位于热带海洋

C. 山脉东西走向,岛屿位于温带海洋    D. 山脉南北走向,岛屿位于温带海洋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壳上升    B. 植被破坏    C. 气候变化    D. 农业开发

2.在阶段3,山脉东侧荒漠环境的形成,主要原因是

A. 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B. 处于背阳坡,热量不足

C. 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D. 位于背风坡,降水量小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

A. 整体性特征    B. 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 垂直地带性规律

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

A. 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    B. 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 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 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2017年8月6日20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P地点近地面的风向为(     )

A. 偏西风    B. 东北风

C. 偏东风    D. 东南风

2.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比丙地风速小    B. 乙地为下沉气流

C. 丙地吹偏南风    D. 丁虚线附近可能会出现锋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