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索诺玛县是美国最负盛名的葡萄种植区和葡萄酒产地,这里土壤富含火山灰。在20世纪90年代,因为病虫害的影响,人们铲掉葡萄藤,让土地休耕数年,这里便被绿草所覆盖。1996年的一天,摄影师被这里青翠欲滴的草地、蓝天及白云所打动,拍下了一幅经典的作为Windows XP壁纸的照片(右图)。现在,该地已经再次被葡萄园所覆盖。近年来,左图所示区域频发森林山火。检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

(1)分析索诺玛县有利于葡萄种植的地形、气候条件。

(2)目前该县域聚集了190多个酒庄及众多相关企业。分析该县域集聚众多酒庄的原因.(3)分别指出该地区山火与水土流失易发的季节,并分析山火对葡萄种植业的不利影响。

(4)你是否赞同在该地扩大葡萄种植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位于(南北向的)山谷中,坡度和缓,(灌溉和排水条件好);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葡萄酒生产应接近葡萄产地。)该地葡萄生产规模大,原料供应充足且品质佳;相关企业众多,生产协作条件好;距旧金山市较近,靠近消费市场;距西部港口近,交通便利 (3)该地区山火易发生时间集中在夏季。水土流失易发生在冬季。山火烧毁葡萄种植园,产量降低;山火浓烟(导致光照减弱、昼夜温差减小)的熏烤,使葡萄品质下降;冬季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4)赞同理由:当地自然条件适宜,葡萄产业基础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理由:夏季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供给压力;山火(病虫害)多发,葡萄产量不稳定;加剧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破坏生态环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以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 (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地形条件主要从地形起伏、坡度大小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方面来分析,气候条件主要从光照、热量、水分、昼夜温差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索诺玛县位于美国西部山脉的东侧,属于南北走向的山谷,坡度和缓,便于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该地属于大陆性气候,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本题主要考查产业集聚的意义。葡萄酒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因此生产应接近葡萄产地。该地葡萄生产规模大,原料供应充足且品质佳;相关企业众多,生产协作条件好;距旧金山市较近,靠近消费市场;距西部港口近,交通便利 。 (3)读图,该地位于30°-40°N大陆的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易发生火灾;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降水集中,易发生水土流失。该地发生山火易导致葡萄园烧毁,产量降低;山火发生时产生的浓烟,一方面会导致光照减弱、昼夜温差减小,使葡萄的光合作用减弱,另一方面,高温的浓烟熏烤葡萄,会使葡萄品质下降;植被减少,会导致冬季时,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4)本题主要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开放性试题,可以表明不同的观点,言之有理就可。如果赞同,就从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来进行分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葡萄的种植,而且葡萄产业基础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高;扩大葡萄种植的规模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如果不赞同就从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来进行分析。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供给压力;而且该地山火、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多发,导致葡萄产量不稳定;如果大规模的扩大葡萄种植,会加剧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从而破坏生态环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艾比湖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艾比湖流域人口年均增长率约5%,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阿拉山口是我国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全年大于8级的大风日数平均164天。20世纪80、90年代,艾比湖附近铁路常受“盐尘”(富含盐粒的沙尘)侵袭甚至掩埋。进入21世纪,当地政府加强了对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下图为“艾比湖流域和不同时期艾比湖湖岸线位置示意图”。

(1)据图描述1966 -2011年艾比湖面积变化的特点。

(2)分析阿拉山口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的原因。

(3)说明艾比湖以南铁路常受“盐尘”威胁的原因。

(4)针对该路段的“盐尘”威胁,简述当地在铁路保护中可能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人口1685万,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千米。该国是典型的沿海低地国家,历史上深受海潮之害。1920年开始修建的长达30千米的须德海大坝,是荷兰近代最大的围海工程。近年来,荷兰已减慢围海速度,甚至推倒部分堤坝,让一片围海造地生成的300公顷“开拓地”被海水淹没。1996年荷兰在莱茵河河口修建挡潮闸,该闸由两个庞大的支臂组成,闸体平时停靠在河道两岸,需要时合龙以关闭河道。

(1)分析荷兰修建须德海大坝的原因。

(2)须德海大坝上建有泄水闸,透过闸门可调控艾瑟尔湖入海流量。说明须德海大坝建设后坝内水域水的盐度变化及其原因。

(3)分析莱茵河河口不修坝而修闸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两项战略举措,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通州相比,选择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

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①靠近白洋淀,资源环境承载力强②距北京较近,受辐射影响发展快③交通设施好,便于开展对外联系④开发程度低,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市

A. 扩大城市规模    B. 丰富城市职能

C. 改善城市环境    D. 提高城市等级

 

查看答案

钏路湿地位于日本北海道钏路市,是日本最大的湿地,这里栖息着北海道最后的丹顶鹤种群。丹顶鹤本为候鸟,冬季迁往南方过冬。但当地人们在冬季通过投喂小鱼,对丹顶鹤进行补饲,日积月累,使其成为“留鸟”,冬季不再南徙。钏路湿地的丹顶鹤从1924年的十余只,恢复到如今的1300多只。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北海道丹顶鹤冬季南徙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严寒,食物不足    B. 河湖冻结,水源不足

C. 生物遗传,本能迁徙    D. 气温下降,不利保暖

2.对 “补饲”行为评价合理的是

A. 改变了鸟类习性,使其失去独立捕食能力

B. 干扰了自然环境,客观上促进了物种保护

C. 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应大力推广

D. 反映了人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应全面禁止

 

查看答案

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于2017年5月2日正式贯通。大桥总长55公里,其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长达22.9公里的桥梁、逾20万平方米的东、西人工岛构成。图9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修建海底隧道的主要目的是

A. 缩短线路长度并减小工程量    B. 降低其建设难度和成本

C. 减小对航道通行能力的影响    D. 便于游客欣赏海底风光

2.港珠澳大桥建成带来的影响是

A. 促进港澳旅游业的发展    B. 加强海水对珠江口海岸的侵蚀

C. 缓解珠海交通运输压力    D. 加快珠三角劳动力向香港流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