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B.     C.     D.

2.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 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1.D 2.C 【解析】 1.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选D正确。 2.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河流的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加剧荒漠化、盐碱化。选C正确。 【点晴】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盐碱化形成因素: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高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1.表中显示的环境问题,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 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为了缓解表中反映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 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大力发展畜牧业

C. 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D. 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该湖泊面积变化的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    )

A. 利用RS技术    B. 利用GPS技术    C. 利用GIS技术    D. 实地考察

2.图中乙、丙、丁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 酸雨、水土流失、风暴潮

C. 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 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查看答案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各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 各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 各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 各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 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 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 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2011年开始,叙利亚陷入持续动荡之中,26万多人死于内战,400多万人逃亡国外,出现26年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2015年以来已有30多万难民冒险穿越地中海,其中2 500多人命丧地中海。下图为叙利亚及其周边地区简图。

材料二 德国政府对接纳难民持开放态度。2014年德国境内移民人数达1 090万人,占总人口的20%,2015年接纳移民近90万人。

(1)大批叙利亚难民冒险乘坐简陋船只穿越地中海,向欧洲迁移。若选择乘简陋船只渡过地中海,请从地理角度考虑难民渡海的理想季节,并说明理由。

(2)叙利亚难民将德国作为逃亡的主要目的地。试分析叙利亚难民会给德国带来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近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

A. 生态环境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2.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A. ②③⑥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