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图Ⅰ为甲、乙两城市某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图Ⅱ为A、B两地人口就业构成图。读图回答问...

图Ⅰ为甲、乙两城市某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图Ⅱ为A、B两地人口就业构成图。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Ⅰ中甲、乙两城市人口规模相当,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大的是________城市。甲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乙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

(2)图Ⅰ中甲城市人口向乙城市迁移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A

 

 

 

B

 

 

 

 

(3)若图Ⅱ中A、B两地对应图Ⅰ中甲、乙两城市,则A地对应________城市,B地对应________城市。请依据图Ⅱ列出A、B两城市劳动力的就业比重。

 

(1)甲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2)甲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相对落后,剩余劳动力向经济较发达的乙城市迁移;乙城市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为了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需要吸引人口迁入,且该城市经济较发达,可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人口迁入 (3)乙 甲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大,人口增长加快;乙城自然增长率较低,且为负增长,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由图可知,甲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相对落后,农业危及、生活环境较差,剩余劳动力为了获得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等向经济较发达的乙城市迁移;乙城市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为了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需要吸引人口迁入,且该城市经济较发达,可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人口迁入。 (3)三角坐标系的读法是以某一要素为横坐标,与这一要素的起点交点为纵坐标,而后做纵坐标的平行线。以第一产业为例说明: 由图可知,B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约53%,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约33%;A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约18%,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约68%;两城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相当约1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经济欠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大,经济较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或出现负增长,故,A地对应乙城市,B地对应甲城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有些因素如军事、宗教等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有些因素如交通、自然资源、地形等自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城市的地域形态。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也在影响着城市的区位,如科技因素、旅游因素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城市在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 攀枝花——矿产因素    B. 桂林——宗教因素

C. 石家庄——交通因素    D. 张家界——旅游因素

2.下列地区,城市地域形态主要以条带状为主的是

A. 华北平原    B. 成都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兰新铁路沿线

 

查看答案

某城市是环行—放射式道路,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a曲线    B. b曲线    C. c曲线    D. d曲线

2.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 商业区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D. 文化区

 

查看答案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杭州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 2级    B. 3级    C. 4级    D. 5级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 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 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 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查看答案

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③处是低级住宅区    B. 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C. ②处是高级住宅区    D. ⑤处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查看答案

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婚俗,生育,职业选择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革。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2009年流动人口达2.11亿。据此回答下题。

促使现代观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庞大的人口压力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 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