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田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该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 (2)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达700m),40°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400m);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较高。 (3)内部高于外部,原因是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西部高于东部,原因是西部气温较高、离海洋(太平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理解什么是“山体效应”,再根据题干提示“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对图a的解读,总结形成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中反映处了曲线整体分布的高度,曲线的变化,曲线分段对比等不同。 (3)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及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山体为北美洲西部山地。西侧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由 “山体效应”可知,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在依据题干提示“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可得出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可可原产于美洲雨林地区,其适宜生长备件为年均温22-26℃,年降水量1500-2000mm,相对湿度不低于90%。可可叶片宽大而薄,易受风害。

材料二  科特迪瓦(下图所示)是世界最大的可可生产与出口国,布瓦凯是该国的可可加工及贸易中心,当地加工率仍较低,原料大部分出口。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是该国可可的收获季节,当地农户一般将可可豆晾晒在太阳下,约7-8天即可干燥。

(1)简析科特迪瓦适宜可可种植的气候条件。

(2)评价布瓦凯作为可可加工及贸易中心的区位条件。

(3)当地可可豆主要采用日晒干燥法而非机械烘干,推测其原因。

(4)可可树易受风害影响,请提出当地减轻风害的可行性措施。

 

查看答案

老秃顶子为辽宁省最高峰,属于长白山系龙岗支脉向西南延伸部分。下图示意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是

A. 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B. 高山草甸带    C. 山地苔原带    D. 高山冰雪带

2.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的原因是

A. 阴坡蒸发弱,空气湿度更大    B. 水土流失少,土壤更肥沃

C. 冰雪融水补给多,水源更充足    D. 上层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

 

查看答案

在澜沧江流经西藏芒康县的一处河畔,人们搭建了几千块层层叠叠的盐田。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下图示意盐井地质剖面示意图和澜沧江河畔盐田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盐田晒盐的旺季是

A. 1~3    B. 4~6    C. 7~9    D. 10~12

2.盐井围栏活动门关闭的月份最可能是

A. 1~3    B. 4~6    C. 7~9    D. 10~12

3.影响盐井卤水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A. 地形地势    B. 气候湿热    C. 河流补给    D. 地壳运动

 

查看答案

下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右图是左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⑤地与②地相比

A. ⑤地的年降水量比②地小    B. ②⑤两地七月份都吹西北风

C. 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②地短    D. ⑤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大

2.在左图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受高压脊控制    B. ②地风速比①地大

C. ③地有暖锋移来,云层较厚    D. ④地吹偏南风,正值降水天气

3.关于右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岩石乙比岩石甲易受侵蚀    B. 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后

C. 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    D. 岩石戊形成年代比岩石丁早

 

查看答案

2017年9月,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图3为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2017年底,北京市级机关向北京城市副中心转移。至2019年雄安新区将完成城区初步建设,留出计划迁至新区的央企用地,并建成国资公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正确表述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的是

A.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以建设行政中心区为主要目的

B. 雄安新区将以央企转入来吸引各省的大量劳动力

C. 二者都基本按照居住和就业分离的原则进行规划

D. 二者都以疏解北京城市的非首都功能为主要目的

2.关于发展轴及相关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南部功能拓展区较东部滨海发展区的对外开放优势更为明显

B. 南部功能拓展区比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更宜建设大型农业基地

C. 京石、京津和京秦发展轴都以发展钢铁、化工等产业为重点

D. 中心城市石家庄将比天津有更大的城市服务范围和服务等级

3.在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下,张家口经济发展应当更加侧重

①为京津提供水源和水电的保障          ②发展特色旅游休闲项目

③控制耕地规模,发展绿色农业          ④发展木材生产和加工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