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沂蒙山大洼风景区,又称沂蒙山大洼写生基地,...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沂蒙山大洼风景区,又称沂蒙山大洼写生基地,它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城东北35千米处,景区面积16平方千米。该景区地势深凹于蒙山龟蒙顶、云蒙峰、东蒙峰三大主峰之间,形成有一片低缓的山谷洼地,这里松竹参天,涧溪纵横,风光秀丽,景区内历史古迹众多,民风淳朴,一年四季游人如织,是文人骚客泼墨赋诗的好去处。

指出沂蒙山大洼写生基地的主要客源市场,并分析能够吸引他们到此写生的主要原因。

 

主要客源市场:主要是中东部各大院校的学生。原因:集自然风光与民风民俗为一体,旅游资源种类多;集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为一体,旅游价值高:紧邻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景区门票、食宿等费用较低,符合学生正常消费水平(任答4点即可) 【解析】沂蒙山大洼写生基地的主要客源市场,主要从写生角度分析,即部分大学生。分析能够吸引他们到此写生的主要原因要结合景区特点及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从市场、交通、资源价值等角度分析。这里集自然风光与民风民俗为一体,旅游资源种类多;集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为一体,旅游价值高:紧邻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景区门票、食宿等费用较低,符合学生正常消费水平,所以吸引学生写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M海城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主要生产鳕鱼、沙丁鱼等。

(1)说明图中M海域渔场的成因。

(2)分析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

(3)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分析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

(4)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沙漠分布面积较广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50多年前,“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在黄河古道种植泡桐防护林,基本根治了兰考地区的风沙、水涝和盐碱三大自然灾害。如今,通过持续绿化造林和积极推广“农桐间作”模式,使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兰考县泡桐有“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之说,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耐蚀耐腐耐高湿,是制作家具、模型、乐器的上等材料,木制品出口东南亚及欧美市场。目前,兰考县围绕家居制造及木业加工,统筹推进家居制造及木业加工产业布局,打造品牌家居产业集聚地。与此同时,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木材交易市场、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年创效益20多亿元,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多人。下图为兰考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1)在兰考县以前多发的风沙、水涝、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中任选一种,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析泡桐防护林在治理大自然灾害中的生态原理。

(3)说明兰考县发展家居制造及木业加工的有利区位条件。

(4)简述兰考县政府积极推广“农桐间作”模式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内陆国水系分布图(图中数字表示海拔高度,单位m)。甲湖是该国最大湖泊,湖内小岛数目经常有律的增减;乙地是该国著名的洼地,目前,该洼地每年还在不断加深。该国西部为熔岩高原,在中生代海相沉积岩上面覆盖着厚达几百至2000m玄武岩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湖中的小岛数目较少的月份最可能是

A. 2    B. 5    C. 9    D. 12

2.推测造成乙洼地不断加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地壳运动    B. 流水侵蚀    C. 风力侵蚀    D. 岩浆喷发

3.该国西部熔岩高原的形成过程是

A. 地壳隆起抬升一岩层沉积一地壳断裂一熔岩涌升并堆积

B. 岩层沉积一地壳降起抬升一地壳断裂一熔岩涌升并堆积

C. 地壳断裂一岩层沉积一地壳隆起抬升一熔岩涌升并堆积

D. 岩层沉积一地壳断裂一熔岩涌升并堆积一地壳隆起抬升

 

查看答案

近年来,随着南菜北运、北菜南运、西菜东调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我国蔬菜调入地的蔬菜价格呈现上涨趋势。下图为我国南菜北运、北菜南运、西菜东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甘肃省发展西菜生产基地的最有利自然条件是

A. 地势较高,气候温凉    B. 临近黄河,水源丰富

C. 气候干燥,病虫害少    D. 空气稀薄,光照充足

2.我国南菜北运、北菜南运、西菜东调规模日趋扩大,其根本原因是

A. 农业科技发展    B. 市场需求增长    C. 交通条件改善    D. 农业政策优惠

3.影响我国各蔬菜调人地蔬菜价格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 居民消费习惯    B. 交通运输费用    C. 政府价格调控    D. 区域气候差异

 

查看答案

沁阳县古时为豫北重镇,农业比较发达,有沁河、济水两大河流。该县西向镇东高村一带以麦秸为主要原料的吉法造纸业曾闻名中原,此法选纸又称“捞毛纸”,工艺流程多达几十道。古时东高村村民将“撞穰”后的渣、沉积的石灰挖上来掺上泥沙制成土坯,用于垒盖房。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村古法造纸市场开始萎缩,选纸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下图为东高村古法造纸工艺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古代沁阳造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是

①丰富的麦秸原料②廉价的劳动力③广阔的市场④充足的水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2.推测20世纪80年代后该村古法造纸市场萎缩的原因主要是

A. 工序繁杂且质量差    B. 机械化造纸技术的冲击

C. 麦秸原料供应短缺    D. 当地政府和政策的限制

3.古时东高村村民用造纸产生的细渣和石灰用于垒墙盖房有利于

A. 减少原料投人    B. 实现清洁生产    C. 降低造纸成本    D. 充分利用资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