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某年全球CO2排放总量排行前10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
材料二: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1)据材料一分析,人均CO2排放量高的为 (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美国人均CO2排放量约为中国的 倍。
(2)据材料二分析,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是 ,1998年平均气温比1956年平均气温约上升了 ℃。
(3)从日常生活出发,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的人类活动能促进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的是( )
A. 森林采伐量高于木材自然生长量
B. 在呼伦贝尔草原扩大耕地面积,建立商品粮基地
C. 黄土高原上退耕还林,走农、林、牧、副综合发展道路
D. 新疆开垦草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2.为了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我国正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其直接目标是( )
①增加林木产量②调整农业结构③提高生态质量④提高农民收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①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第39个“世界地球日”主题)②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它发现了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椎尔威尔《白鲸》)③打死虎,打死豹。……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材料②描述的生产场景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 )
A. 依赖自然 B. 改造自然 C. 征服自然 D. 善待自然
3.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的文明时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为人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以下所列项目与图中a、b、c、d箭头表示意义组合正确的是( )
①铁矿石、水产品 ②煤渣、污水③酸雨和光化学烟雾 ④植树造林、治理污染
A. a—① b—② c—③ d—④
B. a—① b—② c—④ d—③
C. a—② b—① c—③ d—④
D. a—② b—① c—④ d—③
2.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c箭头代表含义的是( )
A. 东南沿海的台风
B. 黄土高原一些地区常见的甲状腺肿大病
C. 北京城区和近郊区出现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D. 贵阳地区的“天无三日晴”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示地区原始林地逐渐消失的原因是( )
A. 森林大火或病虫害 B. 过度开垦
C. 环境的自然演变 D. 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2.自1800年以来,图示地区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
A. 自然环境逐步优越 B. 林业产值逐步上升
C. 种植业产值降低 D. 气候异常现象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