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 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B. 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C. 岩浆喷出、褶皱、沉积、断裂、岩浆侵入    D. 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2.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 地壳张裂作用    B. 重力塌陷作用

C. 流水溶蚀作用    D. 人类采挖石灰岩

 

1.B 2.C 【解析】 1.根据地质剖面图,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岩层状态,后发生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岩层总是把先形成的岩层切断。由此可以分析,B对。褶皱形成后,有火山活动,岩浆喷出,然后才有沉积岩形成,将火山锥埋起来。喷出岩及其后形成的沉积岩又被切断或侵入,说明又有岩浆活动发生,形成了侵入岩。图中后形成的侵入岩也发生了措动位移,说明其后又有过断层活动。所以只有B对。A、C、D错。故选B。 2.根据图中岩层符号,洞穴处应为沉积岩,洞穴应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C对。地壳张裂形成的是裂谷,A错。沉陷作用应该形成的是显露顺地表的坑,而不是洞穴,B错。风力侵蚀形成的是雅丹地貌,D错。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注入里海,全长2 428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主要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河口附近分布大量荒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文信息,推断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A. 大气降水    B. 季节性积雪融水

C. 湖水    D. 高山冰雪融水

2.乌拉尔河不同河段流量状况有明显差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至②河段汇入支流多,流量增大    B. ②至③河段降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小

C. ①至③河段蒸发量逐渐减少    D. 从源头到河流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查看答案

采用物理覆盖技术来抑制平原水库的无效蒸发,可节约更多的水资源。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常年有水的水库观测数据,其中11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观测困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11月份覆盖与无覆盖条件下,水库蒸发量差异很小,原因可能是

A. 水面干涸    B. 风速增大    C. 水库结冰    D. 水质变差

2.与覆盖前相比,覆盖后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

A. 降水增加    B. 增加大气温度

C. 增强大气逆辐射    D. 减少蒸发量

 

查看答案

左图是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右图 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 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 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 丙地阴雨,受气旋影响    D. 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2.右图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 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A. ①-丁    B. ①-丙    C. ②-甲    D. ②-丁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多生长在近海滩涂、低河漫滩草层植被的优势种群,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其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不仅可用于造纸行业,近年来还可用于生物制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辽河三角洲芦苇分布区,20世纪70年代,该地苇场每年大约需要劳动力3万人.90年代末雇外来工人数达5万人。2004年前后芦苇收割开始普遍使用割灌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芦苇已成为该地重要的栽培经济作物。

(1)简析图示地区成为世界最大芦苇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2)说明芦苇近几年才成为该地栽培经济作物的原因。

 

(3)简述该地大力发展芦苇种植的意义。

 

(4)收割后的芦苇塘会在春节前后放火“炼塘”来提高产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孔雀河是罕见的无支流水系,与塔里木河并流于南疆盆地。二者之间是南疆沙漠难得的绿洲,也是库尔勒市工业、农业经济的母亲河。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库尔勒香梨”、优质长绒棉和番茄酱主要产于此地,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1)说明孔雀河形成无支流水系的自然原因。

 

(2)比较开都河与孔雀河径流季节变化大小并说明原因。

 

(3)分析孔雀河流域建设石化工业城需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4)当地政府提出扩大库尔勒香梨种植或扩大优质长绒棉种植的两种发展孔雀河流域特色经济方案,请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提供论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