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加拉瓜位于中美洲中部,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加拉瓜位于中美洲中部,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正在修建的尼加拉瓜运河线路从加勒比海海岸,沿杜乐河进入尼加拉瓜湖(湖面海拔32.5米,平均水深13米),再到太平洋岸的布里托河口,全长约276公里,是巴拿马运河长度的三倍(如下图)。航道规划底部宽度为230米至520米,水深27.6米,航道的通过能力约9100艘/年,可通行船舶最大吨位达40万吨,船只通过船闸提升,翻越通行。工程挖掘量浩大(41亿立方米),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量的三倍。

(1)说明沿线地形对运河开凿带来的影响。

(2)运河通航后,海水是否会盐化尼加拉瓜湖,从地理角度说明理由。

(3)对于修建中产生的庞大的弃土,你认为该如何处理?

 

(1)大部分地段地形较为平坦,便于大型机械进入,利于施工;尼加拉瓜湖和中部段需要深挖,难度较大 (2)不会。因为湖面高于海平面,运河底部亦高于海平面;船只通过船闸提升,翻越通行,船闸会阻隔海水侵入。 (3)做好规划,分期分段处置,其中一部分可就近堆积成山,实行封山育林,另一部分可按风景园林、度假村等规划,发展旅游业;此外可用作公路、机场等修建用料,改善该国交通运输条件。(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运河开凿带来的影响和弃土的处理方法的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 (1)据图可知,沿海地区地形较为平坦,便于大型机械进入,利于施工;中部段海拔较高,需要深挖,施工量大,工程难度较大。 (2)根据地势判断湖面和运河底部与海平面的高低;以及从船只通过船闸方式和船闸对海水的拦截方面考虑。 (3)考查弃土的处理方法,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处理弃土。做好规划,分期分段处置,一部分可就近堆积成山,实行封山育林, 发展旅游业;此外可用作公路、机场等修建用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缅甸一年种植一季水稻的耕地面积较大,近年该国对外经济联系密切,2010年中缅政府签署了皎漂-昆明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协议,2013年5月缅甸-中国昆明油气管道全线贯通,繁荣的中国-缅甸经济走廊正在形成。下图示意缅甸及周边地区。

(1)分析YQ点以上河段突出的水系特征。

(2)评价在皎漂投资石化工业的区位条件。

(3)该经济走廊的建设可能会遇到哪些自然障碍。

 

查看答案

近年来,G字开头的高速列车以300千米的时速穿越我国广大国土,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发展,以高铁为血脉,以站点为关节,沿线一个个新城在城郊崛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高铁站点吸引新城向其“靠拢”的主要原因是

A. 产业基础好    B. 生态环境优    C. 人流、信息流大    D. 人口密度大

2.部分高铁新城入住人口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房价较高,消费水平高    B. 商务功能较强,居住功能较弱

C. 就业门槛较高,就业难    D. 距离市中心远,基础设施不足

 

查看答案

下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右图是左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⑤地与②地相比

A. ⑤地的年降水量比②地小    B. ②⑤两地七月份都吹西北风

C. 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②地短    D. ⑤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大

2.在左图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受高压脊控制    B. ②地风速比①地大

C. ③地有暖锋移来,云层较厚    D. ④地吹偏南风,正值降水天气

3.关于右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岩石乙比岩石甲易受侵蚀    B. 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后

C. 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    D. 岩石戊形成年代比岩石丁早

 

查看答案

早晨5:0,生活在上海的小丽与在西藏拉萨工作的爸爸通话。

小丽:爸爸,已经天亮了,您起床没?

爸爸:还没有,我这边天还没亮呢。

小丽:那天上的星星一定很多吧?

爸爸:不会哟,拉萨夜晚总是下雨,难得看见星星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海已经天亮了,而拉萨还没天亮,其主要原因是

A. 海拔不同    B. 纬度不同    C. 经度不同    D. 天气不同

2.小丽与爸爸通电话的这天,最有可能是

A. 328    B. 513    C. 101    D. 1228

3.拉萨夜晚总是下雨的主要原因是

A. 受暖湿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B. 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C. 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D. 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阅读以下图文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北美地区工业的发展。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都”。29世纪50年代以来,匹兹堡失去昔日的辉煌,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25%下降至12.4%,1978~1987年制造业失业人数累计达10万人以上。为了改变衰退的局面,匹兹堡推出庞大的复兴计划,使之由“没有屋顶的地狱”演变成“知识城”。

(1)根据材料一描述-10℃等温线分布特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A、B两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匹兹堡成为“钢都”的主要有利区位条件,并简述匹兹堡向“知识城”演变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