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和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

阅读材料和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比较。

比较特征

第一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个人情况

文化特征家庭背景

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多子女家庭

初中及以上为主、独生子女或两孩家庭

就业情况

打工主要目的,工作期望,劳动供给决策

为家庭,求生存,能挣到比种田多的钱即可,绝对收入比较

为自己,追求生活质量,向往体面或接近市民的工作,相对剥削感较强

城市适应性 

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外界的联系生活方式 

较弱,多以同乡为主要交往对象,以口信、书信为主,信息量少,频率低,速度慢,与传统农民接近

较强,向往城市生活,渴望融入城市,以电话、网络为主,信息量大,频率高,速度快,与现代市民接近

 

材料二 据统计2000年上海外来总人口排名前10位中,安徽排名第一,占外来人口总量的32.2%,但 2010年安徽流入上海的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占上海外来总人口的29%。

材料三 据《新闻纵横》报道,到2014年10月,长三角不足2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十年间,人口从8 000万涨到了1.2亿。

(1)据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首要动因的异同点。

 

 

 

(2)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

 

 

 

 

(3)简要分析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4)分析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籍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

 

(1)相同点: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 不同点: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生活困难等。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城市的拉力: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 (2)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郊区城市化发展,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长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大;农民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迫切。(任答2点) (4)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安徽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增多;部分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返乡创业;与长三角地区的工资水平差异在缩小,而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乡土情感等。 【解析】考查不同时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异同点;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不同地区人口变动的原因。 (1)从图表分析,第一代农民工,生活在改革开放前,且多子女家庭,农村收入少,生活困难,故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是农村推力导致(土地压力大、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等);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为追求生活质量而进城务工,主要是城市的拉力(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社会福利好等)。但两代农民工进城都为改善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 (2)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有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高,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农民工进城,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但也使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出现郊区城市化,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从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较快,需要大量工人;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为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而进城。 (4)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人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为实现产业升级,上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下降;部分人员积累了资金、技术等,回乡创业;安徽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在本地务工收入增加,安徽和上海工资水平差距缩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示意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年份

比重(%)

地区

2005年

2010年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6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判断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

 

 

 

 

 

(3)说明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流动人口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下图为放开二孩对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材料二 2014~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情况表。

年份/类别

出生人口/万人

2014

1 687

2015预期

1 887

2015实际

1 655

 

(1)指出我国实施人口新政主要应对的人口问题,并简述该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对比说出放开二孩和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我国人口高峰值的数量和时间差异。

(3)分析全面放开二孩对我国社会经济将产生的有利影响。

(4)对比2015年预期出生人口和实际出生人口的差异,并推测其可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为“2000年、2010年中国各省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200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变化特点。

(2)2000年到2010年川渝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请说明其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该城市(  )

A. 人口老龄化严重    B. 人口素质低

C. 劳动力不足    D. 外来人口数量多

2.解决该市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B.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C. 严格限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

D.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

 

查看答案

为了解目前我国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某机构对已婚无子女或有一个子女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下图为该机构调查结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北京、河南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北京(  )

A.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作压力大

B. 政治、法律制度比较完备

C. 福利、社会保障措施比较完善

D. 女性人口比例高于男性

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可能影响主要有(  )

A. 人口数量减小    B. 环境人口容量提高

C. 劳动力供给增加    D. 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