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_____...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分布特点是__,自然带的分布反映出地理环境的___地域分异规律。

(3)E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于自然带的______地域分异,它的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__。

(4)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受哪种因素影响?

 

(1)热带雨林带 热带(疏林)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从赤道到两极(3)非地带性 此处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较低,使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偏少,形成热带(疏林)草原带(4)寒流(本格拉寒流) 【解析】(1)根据图示分布位置,图中自然带的名称,A热带雨林带、B热带(疏林)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自然带的分布反映出地理环境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E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于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它的形成原因为此处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较低,使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偏少,形成热带(疏林)草原带。 (4)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即本格拉寒流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A为低压,B为高压。

(1)图中A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B气压中心是________。(名称)

(2)该图为__________(填“1”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3)图中气压分布形势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非洲尼罗河进入________(填“丰”或“枯”)水期。

(5)此时,地表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________(填“南”或“北”)。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时期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

(2)将下列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中,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B.冰川融化C.干湿地区发生变化D.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

E.气候变暖

 

查看答案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地中,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是(  )

A.(20°N,30°E)  B.(25°N,25°E)

C.(23.5°N,60°W)  D.(40° S,120°W)

(2)在图上画出地球公转、自转的方向。

(3)写出①②③④点的节气名称及其日期。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

(4)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它刚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5)当地球位于⑤位置时太阳直射的位置正处于右图中的________段。

 

查看答案

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A.∠XOF  B.∠TOF   C.∠FON  D.∠TON

(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______________带。

(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多项选择)(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5)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________(纬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半球(南、北)。

(2)甲地的风向是________风。

(3)A、B两处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

(4)下列两点的气团性质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5)甲、乙、丙三地位于雨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