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的涅涅茨人自古以驯养驯鹿为生。驯鹿能刨食雪下一定深度的苔原植被并适宜在较寒冷的地带生活。涅涅茨人每年随驯鹿南北迁徙,在迁徙途中会生食少量富含维生素的鲜鹿肉。21世纪初,随着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亚马尔半岛传统的驯鹿游牧业受到了冲击。2017年12月8日,中俄亚马尔项目产出的天然气首次由LNG(液化天然气)船通过北方航道(北冰洋白令海峡—太平洋)运往中国。下图示意亚马尔半岛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1)说明亚马尔半岛驯鹿迁徙方向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析涅涅茨人随驯鹿迁徙途中会生食鲜鹿肉的原因。
(3)简述亚马尔半岛油气资源开发对传统游牧业的冲击。
(4)分析亚马尔天然气经北方航道输往我国成为可能的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是在战国末年由泰国修建,它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河。郑国渠对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史记·河渠书》对郑国渠记载到:“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当地关于郑国渠的歌谣云:“举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灌且粪,长我禾黍……”。自公元前246年到公元1930年,郑国渠渠首(从泾河取水的地方)曾六次变更。下图示意郑国渠位置及历代渠首位置。
(1)说出《史记·河渠书》中关中平原“凶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形成的气候原因。
(2)简述郑国渠对改善渭河平原农业土壤的作用。
(3)说明自先秦以来人们不断改变郑国渠渠首的主要原因。
开花植物百分比是指正在开花的植物种类占可开花植物种类的百分比。下图示意北半球不同纬度高山开花植物百分比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图中20°N到70°N高山开花植物开花季节逐渐缩短的主要气候要素是( )
A. 光热 B. 降水 C. 温度 D. 气压
2.70°N开花植物百分比始终低于30°N,可推测70°N各类开花植物 ( )
A. 数量较少 B. 种类较少 C. 花期较短 D. 花朵较小
安平桥是修建于南宋时期的跨海石桥,位于福建省安海镇和水头镇之间的淤泥质海湾上。该桥桥墩采用“睡木沉基”的方法修建,即先由人工平整河床底部,然后将捆扎的条木沉入淤泥作为基底,基底之上再用花岗石垒筑成不同形状的桥墩。水流急的航道采用单边或双边船形桥墩,水流缓的浅滩采用方形桥墩。古代,安平桥不仅沟通了安海湾东西两岸的交通,桥面还被作为码头,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下图为南宋时期安平桥位置示意图及安平桥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安平桥采用“睡木沉基”方法修建桥墩的最适宜月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安平桥在水流急的航道处采用船形桥墩主要是为了
A. 减少桥底的泥沙淤积 B. 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C. 提高上游枯水期水位 D. 减少潮汐对河水的顶托
3.与在桥两端的海岸建设码头相比,南宋时期利用安平桥桥面作为码头的原因是
A. 桥梁坚固,便于马车通行 B. 海湾宽阔,便于躲避台风
C. 桥面平整,利于货物堆放 D. 桥下水深,利于船只停泊
杞柳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喜生长在河漫滩和沟渠边的深厚沙壤土中。安徽省霍邱县适宜种植杞柳,当地人自周朝以来就使用杞柳枝条编制生产、生活用品。2008年,柳编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霍邱县柳编产业发展迅速,但杞柳种植面积却有所下降。下图为淮河流域(局部)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霍邱县适宜杞柳种植的自然条件主要有
A.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B. 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C. 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崎岖 D. 河滩众多,土壤深厚肥沃
2.历史上对图示区域杞柳种植有利的地理事件有
A. 淮河流域人口外迁 B. 黄河泛滥经正阳关夺淮人海
C. 长江流域多次大旱 D. 全球气候冷暖干湿不断交替
3.近年来,霍邱县杞柳种植面积有所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①淮河上游水利治理工程成效显著 ②运输费用上升,柳编产业效益下降③城市化造成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 ④柳编工艺失传,柳编制品质量降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杭州市临安区境内多山,盛产山核桃。2007年前,临安区白牛村因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成为“空心村”。2007年.白牛村村民开始利用互联网销售山核桃。此后,白牛村逐渐成为以加工和销售山核桃而闻名的电商村,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也向该村集聚。如今,白牛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的典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07年前,白牛村成为“空心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A. 文化因素 B. 环境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政策因素
2.2007年后,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向白牛村集聚的直接原因是该村
A. 农产品特色鲜明 B. 自然环境优美
C. 劳动力充足廉价 D. 电子商务发展
3.发展电子商务对白牛村的积极影响有
①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 ②优化当地人口结构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④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