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其体内含胭脂红,可以制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其体内含胭脂红,可以制备成胭脂红色素广泛应用于制衣、食品、化妆品、医药、饮料等行业,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6℃C.20-30°c时,胭脂虫种群发育与温度呈正比30℃c时种群增长最快。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加那利群岛是一多山的群岛,曾是胭脂红素的主产地。1831年,群岛的胭脂红素的生产量只有4公斤。到1850年,年产量已提高到40万公斤,短期内成为这种染料的主要出口地。在19世纪末期,随着人工合成颜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表落。下图为加那利群岛所在的区域和胭脂虫景观图。

(1)分析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行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推测19世纪期间加那利群岛胭脂虫行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规划加那利群岛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并做简要分析。

(4)我国某企业计划在吐鲁番盆地或台湾岛西部建立胭脂虫养殖园。根据胭脂虫的生存环境要求,你认为哪个地区更加合理,并说明理由。

 

(1)群岛地处北纬30度附近,气温适宜,副高和寒流影响,降水较少,适合胭脂虫生长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仙人掌,胭脂虫养殖食物资源丰富;受冬季西风及海陆风影响,有利于胭脂虫的繁殖扩散 (2)1831年至1850年,胭脂虫养殖规模迅速增长,主要是因市场需求扩大,价格上涨;1850年至19世纪末期,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主要是因工业合成染料开始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价格优良,逐渐取代胭脂红素。 (3)发展地中海型农业(园艺业)——群岛的山坡地区与地中海地区的自然带相似,有利与发展地中海型农业(园艺业),且纬度较低,农产品上市时间更早。 发展立体农业加那利群岛多山,山地的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显著,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 深化胭脂虫养殖业—随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提高,对生态的、环保的动物染料需求量增加,胭脂红素的市场潜力巨大。 海洋渔业—地处加那利寒流,多上升流,水产资源丰富,有利于海洋渔业发展。 (4)台湾岛西部。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有利于胭脂虫生存;背风地带降水少,光热充足,有利于仙人掌种植。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1)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行业的有利自然条件,需要结合胭脂虫的生长习性,从气温、降水、热量、地形等方面回答。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1831年至1850年,胭脂虫养殖规模迅速增长,主要是因市场需求扩大价格上涨;1850年至19世纪末期,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主要是因工业合成染料开始大规模生产。 (3)首先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规划加那利群岛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然后从地形、洋流等方面回答。 (4)台湾岛西部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有利于胭脂虫生存,背风地带降水少,光热充足,有利于仙人掌种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登山运动爱好者于当地时间5月1日从秘鲁古城库斯科出发徒步登彩虹山,并拍照留念。彩虹山的海拔高度为5050米。下图为该登山爱好者在秘鲁彩虹山留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彩虹山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 外力沉积一地壳下沉一外力侵蚀

B. 外力沉积一地壳上升一外力侵蚀

C. 外力侵蚀一地壳下沉一外力沉积

D. 外力侵蚀一地壳上升一外力沉积

2.近年来人们才发现彩虹山,其主要原因是

A. 形成晚,人类活动较少

B. 地理位置偏僻,遥感技术落后

C. 海拔高,风化作用强烈

D. 全球气候变暖,冰雪消融加快

3.登山队员拍照时,当地的时间大约为14时。登山队员面朝

A. 偏东方    B. 偏南方    C. 偏西方    D. 偏北方

 

查看答案

在河流中,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与流速的6次方成正比。某校地理野外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河段进行野外实践活动考察,发现有的河段河床沉积物为鹅卵石,有的河段河床沉积物为细砂,有的河段河床沉积物为鹅卵石与细砂共存,并绘制了沿途河床的地形剖面图。下图为所考查的河段及其沿途河床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小组考察过程中发现河床沉积物颗粒最大的地点是

A.     B.     C.     D.

2.乙地附近鹅卵石与细砂共存现象显著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地势趋缓,搬运能力减弱    B. 位于凸岸,沉积作用显著

C. 流量变化大,流速变化大    D. 降水变化大,侵蚀物质数量多

 

查看答案

桑蚕养殖的全产业链为“桑一茧一丝一绸”,其中采桑叶、采蚕茧的机械化程度低。20世纪90年代开始,蚕桑生产在省域范围内转移。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东桑西移”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传统桑蚕养殖区,采桑叶机械化程度低的原因

A. 种植区地形崎岖,不利于机械化经营    B. 桑蚕养殖利润较高,人工费用比重低

C. 个体经营规模小,机械化作业成本高    D. 灌木丛中作业,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

2.桑蚕生产的多次转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桑蚕的生产格局发生改变    B. 资金、技术、劳动力西移

C. 丝绸市场范围向西部扩大    D. 大气与水体污染范围扩大

3.在桑蚕养殖区,桑果、桑果汁、桑叶茶、桑枝食用菌等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产业效益显著提高该生产活动所属范畴是

A. 综合利用    B. 农业结构调整

C. 多种经营    D. 延长全产业链

 

查看答案

“海草房”零星分布在胶东半岛的自然村中,屋顶用海草等覆盖,外面紧绷着渔网,屋顶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海草主要是用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晒干后制成,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海草房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下图为海草房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古代海草房的建筑工艺的最主要作用是

A. 海草为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容易降解

B. 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整齐美观

C. 海草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可防蚊虫

D. 外面紧绷着渔网,可防盗、防风、防鸟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其原因可能是

A. 近海水产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大幅减少

B. 自然灾害增多,海草房的遮风避雨功能减弱

C. 海草房知名度高,需要保护

D. 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口迁出增多

3.针对现存海草房,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

A. 保留海草房现状,留住乡愁

B. 发展租赁业,开发民俗旅游

C. 全面改造,融入现代化生活需要

D. 争取国际合作,建立民居博物馆

 

查看答案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紫茎泽兰为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植物,原产西哥,具有繁殖能力强、传播途径耐贫瘠等特点,可以向环境释放特定的有窖物质从而干扰其他植物生长。四川省凉山州1991年首次发现这一外来有害物种,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发现紫茎泽兰对畜牧业、农业、林业危害严重,被紫茎泽兰侵占后的草地,紫茎泽兰裘盖率可达80%以上,对草原造成极大破坏。

说明紫茎泽兰对凉山州草原破坏的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