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图Ⅰ为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轨迹示意图、图Ⅱ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代表二...

图Ⅰ为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轨迹示意图、图Ⅱ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代表二分二至)、图Ⅲ地球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戊是            节气,此时在公转图Ⅱ中的位置      (填代号),地球上的光照情况可能是        (填图Ⅲ中①②③④代号)。

(2)今年春节是2018年2月15日,当日阳光直射点位于图Ⅰ中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戊之间

此刻地球上的光照情况最接近的是        (填图Ⅲ中①②③④代号)

(3)泸西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大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填图Ⅱ中a、b、c、d代号),地球上的光照情况可能是        (填图Ⅲ中①②③④代号),随后一个月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如何              

(4)地球运行到图Ⅲ中的③处时,描述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

(5)简述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1)春分 a ①④ (2) D ② (3)b ③ 先变慢再变快 (4)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地区昼夜等长。(北半球、南半球可以不答纬度越高昼越长或短,但必须答出极昼极夜范围,每点一分)(5)①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补干扰,地球宇宙环境安全;②太阳光照条件相对稳定;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④有液态水的存在;⑤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能够吸附大气形成大气层;⑥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大(任答四点)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地球公转示意图以及太阳光照图的判读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以及公转的速度变化规律。 (1)通过观察图Ⅰ,戊点位于赤道,且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运动到赤道,所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节气为春分日。结合公转图Ⅱ得出a为春分、b为夏至、c为秋分、d为冬至。根据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图Ⅲ中①④为春分或秋分②为冬至③为夏至。 (2)2018年2月1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赤道移动,位于丁戊之间,所以该题选D。根据2018年2月1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图Ⅲ只有②图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②正确。 (3)泸西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其白昼达一年中最大值,位于公转轨道中b位置;图Ⅲ中③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所以该题为③;夏至日其后一个月到7月22日前后,因为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其公转速度变化为:先变慢后变快。 (4)图Ⅲ中③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所学知识夏至日可全球昼夜长短的规律是: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地区昼夜等长。 (5)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可以从地球所处的外部环境(稳定的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本身的特征(日地距离适中、质量和体积适中、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去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明和小亮同一天出生在我国的两个不同城市。下表是他们出生那天出生地的日出和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题。

他们的生日最可能是

A. 秋分日    B. 冬至日    C. 春分日    D. 夏至日

 

查看答案

(题文)读“地球公转图”,完成下题。

当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B. 晨昏圈与地轴之间的交角呈缩小趋势

C.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D. 我国岭南地区的河流水量有所增加

 

查看答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规律为基准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自秦汉至今指导着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2017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按照气象学标准,立春实际上是迎春。下图示意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立春时,我国的冬、春季分界线(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以上为入春)大致在

A. 秦岭—淮河一线    B. 海南海口到台湾高雄一线

C. 太行山—燕山一线    D. 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

2.40年前,指导东北某地农业生产的谚语是“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现在的谚语是“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农业谚语的变化反映了

A.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B. 当地气候变暖

C. 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D. 当地降水增加

 

查看答案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用于指导农业耕种时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即是一个节气。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如“芒种”一般在6月6日。下图为某年5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和收获进度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仅按此义,图示的时空位置正值“芒种”的是

A.     B.     C.     D.

2.二十四节气在公转轨道上都相隔15°但时间间隔不一定相同,其影响因素是

A. 黄赤交角的存在    B. 地球公转的方向

C. 地球公转的周期    D. 地球公转的轨道

 

查看答案

读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根本原因(      )

A. 地球自转    B. 昼夜交替    C. 黄赤交角    D. 地球公转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位置时,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此时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