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2分)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2分)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2分)资金雄厚。(2分)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3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3分)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2分)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3分)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3分)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3分)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3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立场,否则不得分。) 【解析】 试题 (1)读图,根据位置判断,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国际市场广阔。该国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资源丰富,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该国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有利于磷酸盐工业的发展。 (2)根据图例分析,甲地位于沙漠气候区,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位于内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甲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等是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3)开放性试题,先要说明观点,然后能自圆其说即可。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投入的治污资金少。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需要增加治污的成本。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所以赞同在甲地。 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分析,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矿产开发和工业生产易导致土地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所以反对在甲地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H国IT产业迅速发展,但该国的基本国情也使得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面临挑战。读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表a   2006-2008年H国外资投入的主要产业部门(百万美元)

表b  2010年H国、世界平均受教育程度(%)

1.H国外资投入的主要产业部门属于

A. 技术密集型    B. 劳动密集型

C. 资源密集型    D. 资本密集型

2.H国第三产业出现如图所示特点的可能原因是,该产业

A. 发展速度在减缓    B. 劳动力素质较高

C. 金融业比重较小    D. 提供就业岗位多

3.有学者提出H国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难以持续,其主要理由可能是该国

A. 人口发展基数太大    B. 服务业发展到达顶峰

C. 外资投入行业失衡    D. 高素质人口比重偏低

 

查看答案

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总人口减少

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 美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德国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脉南坡为(  )

A. 背风坡、向阳坡    B. 迎风坡、背阴坡

C. 迎风坡、向阳坡    D. 背风坡、背阴坡

2.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所具有的特征是

A. 耐干热    B. 喜温凉    C. 耐低温    D. 喜湿热

 

查看答案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30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 植株数量    B. 总生物量    C. 地上生物量    D. 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 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查看答案

读某海岸附近的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情况出现于一天当中的时段是

A. 8-16时    B. 16-24时    C. 0-8时    D. 3-14时

2.若图示区域为南亚地区,则此季节该地区的盛行风向和成因分别为

①西南风  ②东南风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