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地热供暖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节能、环保供热方式。即通...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地热供暖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节能、环保供热方式。即通过钻井把地下热水开采出来,输送到各家各户实现供暖,而换热之冷水再次通过钻井回灌地下,这样就实现了循环利用。京津冀地区每年可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约3.43亿吨,接近于该地区多年平均燃煤消耗总量;完全开发可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如雄安新区雄县目前约有30万人口,现已开发1500米左右地热深井约70口,井口水温在60到70摄氏度,供暖能力338万平方米,可为当地95%的居民供暖。

分析京津冀地区发展地热供暖的有利条件及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开发的有利条件:改善环境的需求迫切;地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 环境保护的意义:地热资源是清洁能源,可有效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地热是清洁能源,京津冀地区发展地热供暖可以改善环境;且该区域地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具备开发地热的条件。相比燃煤污染大气、排放温室气体且废弃物占地广的特点,发展地热供暖还可以有效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玻璃栈道(桥)是由钢化玻璃凌空高架在悬崖峭壁上形成旅游观光的悬空透明玻璃栈道(桥),玻璃栈道的钢化玻璃載重安全系数堪比钢筋混凝土,游客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近些年全国各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建设玻璃栈道。玻璃栈道景点往往游客爆满,是最受欢迎的旅游体验项目之一。

分析各旅游景区纷纷建设悬空玻璃栈道(桥)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流渠道化是对河流整治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即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形的人工河流或人工河网;②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即把自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几何断面;③河床材料硬质化,即渠道的边坡及河床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防洪工程的河流堤防和边坡护岸的迎水面也采用这些硬质材料。

材料二1962~1971年,美国对位于佛罗里达州中南部基西米河进行了渠道化改造:将蜿蜒的自然河道改造成了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运河,达到了尽快宣泄洪水的目的。然而渠道化后的河道及其两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河流原有的生态面貌,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试验。在随后展开的基西米河生态修复工程中只有大约1/3的河道被回填,且涉及的河道附近多是没有人居住的地带。

材料三基西米河的位置及其河流渠道化前后景观图。

(1)基西米河进行渠道化改造的原因是什么?

(2)河流渠道化对流域生态环境可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3)试提出恢复该河原有生态面貌的措施。

(4)推测该流域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沙棘是一种多年生的落叶灌木,耐盐碱、干旱,耐高温和严寒,根系发达,对土壤适应性强,具有很强的萌蘖(即萌发的新芽)能力。

材料二沙棘果实、枝、叶中富含营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等行业,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其果实酸甜,可以直接食用、制作果汁果酱和提取沙棘油;沙棘叶富含蛋白质,是上等的饲料。我国现已兴办了100余个以沙棘为原料的加工厂,共研发生产了8个大类、200余个产品,产品远销美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年值超过10亿元。沙棘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垦荒先锋树种。我国是世界沙棘种植大国,沙棘林总面积已达3000万亩。

材料三左图为我国沙棘属植被分布图,右图为沙棘果实图。

(1)描述我国沙棘主产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简述沙棘成为我国“三北”地区的优先垦荒树种的原因。

(3)简述我国沙棘加工产业发展的地理优势。

(4)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沙棘产业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

 

查看答案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该发展模式的推广,将在我国大地上涌现众多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

完成下列各题。

1.推广“田园综合体”模式有利于

A. 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    B. 提高农产品产量

C. 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D. 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2.以下地区最适合优先推广“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是

A. 黑龙江三江平原小麦种植区    B. 浙江舟山渔村

C. 湖南洞庭湖平原农耕区    D. 新疆天山牧区

 

查看答案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SOC),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等因素,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读我国西北某山地不同植被带0~10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山地区SOC的总体变化特征是

A. 随植被覆盖度升高而升高    B. 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

C. 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D. 随降水量减少而减少

2.与荒漠草原区相比,该山地落叶阔叶林区

A. 土壤肥力较低    B. 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C. 大气温度较低    D. 地表风化作用强

3.调查表明,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SOC含量减少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少,腐殖质减少

B. 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

C. 冬季放牧,草场畜牧超载导致植被破坏

D. 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