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蓬,是一种典型的盐碱指示植物,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当盐分含量达到1%时,开始由绿色变为红色(盐分越高,颜色越红);当盐分含量达到或超过1.6%左右时,碱蓬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或大量死亡。读辽宁盘锦辽河口附近土壤等盐度线(%)及油井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碱蓬在( )
A. a处容易死亡 B. b处呈红色 C. c处呈绿色 D. d处比c处红
2.下列可能属于碱蓬的优势产区的是( )
A. 珠江三角洲 B. 亚马孙河流域 C. 尼罗河三角洲 D. 莱茵河流域
3.辽河油田位于盘锦市附近,面对石油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盘锦应该( )
A. 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停止石油资源开发 B. 减少石油开采,同时给鸟类寻找新的家园
C. 建立湿地保护区,同时改进石油开采技术 D. 以经济发展为先,大力开采石油资源
读“中国近海主要海域污染状况图”,完成各题。
1.含无机氮、无机磷的化合物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可能带来的后果是( )
A. 抑制海水水面蒸发 B. 水体营养物质减少 C. 水循环速度改变 D. 产生赤潮
2.我国南方沿海各项污染指数高于北方地区的原因是( )
A. 纬度低,气温高,海水蒸发旺盛 B. 人口多,污水多,生活废水排放量大
C. 多河流,多降水,稀释作用加强 D. 多岛屿,多港湾,有利于污染源扩散
3.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应采取的对策是( )
A. 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禁止捕捞 B. 控制水产养殖,减少水产养殖数量
C. 增加人口,改革生产工艺,加大技术投入 D. 禁止过度捕捞,实行“伏季休渔”管理
我国是一个以燃煤为主的国家,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75%左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大量燃烧煤炭,最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 臭氧层破坏 B. 光化学烟雾事件 C. 酸雨 D. 水体污染
2.近40年来,北京一些景点的汉白玉雕像被严重腐蚀,其主要原因是( )
A. 燃煤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形成酸雨 B. 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C. 产生的烟熏坏了汉白玉雕像 D. 燃煤产生颗粒,作为凝结核使城市降雨增多
3.下列地区,酸雨最严重的是( )
A. 沪宁杭地区 B. 青藏高原地区 C. 西北地区 D. 江汉平原地区
4.目前,我国治理城市环境,防止工业污染的工作已趋向 ( )
①末端治理 ②全过程控制 ③分散治理 ④浓度控制 ⑤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排放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⑤ D. ①④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包括开采挖掘出的及洗选时排出的含炭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煤矸石排放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 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产”出非常多的煤矸石
B. 我国煤矸石储量丰富
C. 我国煤炭品位低,含炭成分大
D. 我国众多小煤矿的乱采乱挖
2.关于煤矸石的大量堆放带来的危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
B. 日晒下长期堆放会自燃,排放的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
C. 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下,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D. 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会诱发地质灾害
3.煤矸石的转化利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利用方式最合适的是( )
A. 矿区复垦回填矿坑 B. 用做铺路石,修建道路
C. 生产煤矸石砖 D. 对煤矸石进行选洗,取出其中的含炭成分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地球上相继出现了三大酸雨区,其中,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是世界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之一。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危害极大。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环境问题,可能由酸雨直接引发的是 ( )
A. 全球海平面上升 B. 南极企鹅患白内障
C. 水土流失 D. 森林大面积枯萎死亡
2.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促进酸雨防治的是 ( )
A. 使用低硫燃料 B. 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C. 减少使用氟氯烃化合物作为制冷剂 D. 安装烟道脱氮技术
上海市在2012—2014年对PM2.5进行采样,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得出了来源构成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下面甲图为上海市雾霾“元凶”来源统计图,乙图为本地来源统计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本地排放源中,机动车、船、飞机、非道路移动机械等为流动源,而在流动源中污染排放“贡献”最高的是( )
A. 机动车 B. 船 C. 飞机 D. 非道路移动机械
2.与京津冀地区相比,上海市的燃煤“贡献率”较低,工业生产“贡献率”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上海完成了能源结构调整 B. 京津冀地区工业生产落后
C. 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比重高 D. 上海工业水平、发展水平较高
3.与2012年相比,雾霾“元凶”区外来源有所上升,从原来的21.5%上升到约26%,说明上海市在充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还要( )
①限制区外煤炭能源的使用②增加区外森林面积③加强区外重污染预警联动④加强区外污染联防联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