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某海域年等降水量线(mm)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海域降水量少的主要影响...

读某海域年等降水量线(mm)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海域降水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 寒流、下沉气流    B. 暖流、下沉气流

C. 寒流、极地高压    D. 暖流、极地高压

2.乙海域降水量明显多于甲海域,其主要原因是乙海域

A. 受地形影响    B. 受夏季风影响

C. 受副极地低压影响    D. 受西风影响

 

1.A 2.D 【解析】 1.根据经纬度,图示位于南美洲西部沿海,有秘鲁寒流经过,B、D错。根据纬度,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候,形成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甲海域降水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寒流、下沉气流,A对。极地高压分布在极地地区,C错。 2.乙海域降水量明显多于甲海域,其主要原因是乙海域位于西风带,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多,D对。两地地形相似,A错。位于大陆西岸,不受季风影响,B错。纬度较低,不受副极地低压影响,C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人将一年划分成二十四个节气,还编制了便于记忆的节令歌,如流行于东北地区的农业谚语“打春(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节气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 小寒    B. 大暑    C. 霜降    D. 谷雨

2.清明时节,我国阴雨天气的多发地区是

A. 河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珠江三角洲

3.“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中的“麦”和“田”表示的农作物可能是

A. 冬小麦  玉米    B. 春小麦  冬小麦

C. 春小麦  玉米    D. 冬小麦  甘蔗

 

查看答案

左图中甲处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乙处河段洪水期为5月~6月。左图示意R河流流域分布,右图示意甲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气候角度说明甲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段洪水期形成于5月~6月的原因。

(3)阐述甲处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

 

查看答案

图Ⅰ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Ⅱ是图Ⅰ中甲处的气候资料示意图。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Ⅰ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图Ⅰ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图Ⅰ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

 

查看答案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值由7.4上升到9.6,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有(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量减小 ③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使湖水pH值上升 ⑤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 ⑥湖区周边大片森林被砍伐,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 ①②③    B. ②③⑥

C. ①②④    D. ②⑤⑥

2.关于保护红碱淖的生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利于调节气候 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③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下图是艾比湖及部分入湖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域内植被面积增加

B. 流域内冰川融水增加

C. 流域内常住人口增加

D. 引湖泊水进行农业灌溉

2.图中湖泊面积的变化会导致(  )

A. 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B. 周围沙尘天气增多

C. 近湖地区温差减小

D. 周围交通事故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