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肯尼亚是世界第三大鲜花出口国,以出口玫瑰为主,绝大部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肯尼亚是世界第三大鲜花出口国,以出口玫瑰为主,绝大部分玫瑰出口到欧洲,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一枝早上7时采摘的玫瑰,次日旱晨就能抵达荷兰,再由荷兰的拍卖市场销往世界各地。玫瑰生长期内耗水量大。肯尼亚一年四季均可以生产玫瑰,但每年的6~9月种植面积较小。奈瓦沙湖畔(淡水湖)是肯尼亚著名的玫瑰产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肯尼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指出内罗毕气温年较差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肯尼亚许多玫瑰农场集聚奈瓦沙湖畔的主要原因。

 

(4)分析每年6~9月是肯尼亚种植面积小的原因。

 

(5)有人建议在奈瓦沙湖畔继续扩大玫瑰种植规模,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1)位于东半球,地处赤道附近(或地跨南北半球的热带地区);位于非洲中(中东)部地区,东(东南)临印度洋;陆上邻国众多,东、西、南、北依次与索马里、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相邻。 (2)气温年较差小 纬度低或地处赤道附近,海拔较高。 (3)位于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靠近湖泊,水源丰富;附近有机场,交通便利,便于玫瑰及时运往欧洲市场。 (4)(欧洲是肯尼亚玫瑰销售的最大市场,)6~9月为欧洲的夏季,欧洲本地的鲜花产量较多(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6~9月肯尼亚为干季,降水较少,鲜花品质下降。 (5)赞成。奈瓦沙湖畔玫瑰生产条件好,市场需求大;扩大玫瑰种植,可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 或不赞成。花卉种植需水量大,引湖水灌溉,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水资源紧张);扩大玫瑰种植规模,破坏野生动物柄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试题考查气候影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方向 (1)位置应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三个方面来分析;从图中看该地位于东半球赤道附近,位于非洲中东部地区,东临印度洋;陆上邻国众多,东、西、南、北依次与索马里、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相邻。 (2)从图中看内罗毕位于赤道附近,海拔2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3)肯尼亚许多玫瑰农场集聚奈瓦沙湖畔的主要原因考查的是农业区位因素,可从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方面来分析;从图中看该地位于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靠近湖泊,水源丰富;附近有机场,交通便利,便于玫瑰及时运往欧洲市场。 (4)每年6~9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由材料可知欧洲是肯尼亚玫瑰销售的最大市场,夏季欧洲本地的鲜花产量较多,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肯尼亚是热带草原气候,6~9月为干季,降水较少,鲜花品质下降。 (5)是否扩大玫瑰种植规模可从玫瑰种植的区位因素和对该地区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有利区位因素和有利影响是赞同的理由,不利区位因素和不利影响是不赞同的理由;如奈瓦沙湖畔玫瑰生产条件好,市场需求大是有利区位条件;扩大玫瑰种植,可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是对该地区的有利影响,是赞同的理由;花卉种植需水量大,引湖水灌溉,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扩大玫瑰种植规模,破坏野生动物柄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是其不利影响,是不赞同的理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伊比利亚半岛(见图)海岸线较平直,半岛中东部的高原、山地发现了许多史前壁(岩)画 ,这些壁(岩)画一部分在露天的岩石上,更多的是在洞窟中,壁(岩)画内容生动再现了史前人类的生活景象。半岛西南部有沿海低地平原,人口分布较多,南面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海峡最窄处宽约13千米,最浅处水深301米,最深处水深1181米。

(1)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被海洋包围,却出现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析伊比利亚半岛中东部地区大量史前壁(岩)画至今保存完好的原因。

 

(3)M渔场为世界著名渔场,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角度分析夏季利于渔船外出捕捞的原因。

 

(4)很早就有人建议在直布罗陀海峡建一座跨洲大桥,但该桥至今都没开工,试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树木年轮(简称树轮,如图a所示)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季节影响而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春夏季节,树木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秋冬季节,树木材质紧密,颜色较深,称为晚材。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合称为一个年轮。

材料二:我国学者利用采自黄河源区冰川雪线高度以下的祁连圆柏树轮资料,重建了该地区河流过去近400年的径流变化。祁连圆柏在0℃以下生长缓慢,该地区气候资料如右下图(图b)所示。研究表明,祁连圆柏树轮宽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

(1)树木材质与气候息息相关,分析祁连圆柏晚材树木材质紧密的原因。(

 

(2)分析夏季降水减少时,祁连圆柏树轮变窄甚至缺失的原因。

 

(3)研究发现1657~1695年,祁连圆柏树轮间距持续增大,请推测该时段河流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西南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拉萨地处拉萨河河谷地区,全年90%降水集中6-9月,其中在20点-次日8点降水百分率比8点-20点高约5倍。

材料三:下图为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注: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1)据材料一,简述成都至大峡谷区域之间的地形区山高谷深的原因。

 

(2)青海省被誉为“中华水塔”,试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二,分析拉萨降水特征的成因。

 

 

(4)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     ;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区域的1月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2.丁地位于丙地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3.当丙地为1月3日6:00时,则

A. 北京时间为1月3日23:00    B. 乙地即将进入1月3日的正午时刻

C. 甲地已经日出,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    D. 1月3日的范围不足全球面积的一半

 

查看答案

空气质量指数用于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指数越大则大气污染越严重。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J地所在岛屿

A. 天气晴朗    B. 多暴风雪

C. 气温较低    D. 处在白昼

2.该日20时前后,北京

A. 经历降温降水过程

B. 经历大风扬沙过程

C. 盛行风向为偏南风

D. 气压逐渐降低过程

3.J国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地处

A.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B.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