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该《公约》在我国( )
①具有法律效力②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③构成我国环境法规体系④是制定《宪法》的依据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为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而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是( )
①《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②《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条约》③《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章程》④《京都议定书》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下列说法,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 ( )
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②山地陡坡退耕还林 ③山地缓坡修筑梯田
④围湖造田 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 ⑥适度开采地下水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⑤ D. ②③⑥
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能否立项实施论证制度要求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是我国环境管理政策贯彻措施中的哪一项( )
A.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B.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 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 D.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在环境管理中具有双重身份的是( )
A. 企业 B. 个人 C. 政府 D. 非政府环保组织
我国参与的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领域有( )
A. 环境宣传教育
B. 与澳大利亚合作开采铁矿
C.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
D. 东风汽车集团与日本本田公司合资组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资源将会在2075年前被消耗光。该报告还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出各国“生态脚印”大小,即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1.这段材料表明地球上的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
A. 数量上的有限性 B. 潜力的无限性 C. 分布的不均衡性和规律性 D. 资源的紧密联系性
2.“生态脚印”说明( )
A. 发展经济不可避免的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 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局限性
C. 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D. 环境容量(承载量)是有限的
3.阿联酋等一些波斯湾国家“生态脚印”较大,主要是因为( )
A. 发展速度快 B. 资源消费量大 C. 环境承载量大 D.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