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P区...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主要是因为

A. 纬度较高,冷气团势力较强大    B. 地势较高,暖湿气流难以到达

C. 冷空气南下时受地形阻挡并在此堆积    D. 其西侧高大山地对冷空气有明显阻挡

2.我国受冷冻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季节是

A. 初春    B. 夏末    C. 初秋    D. 隆冬

 

1.C 2.A 【解析】 1.冷冻灾害主要是气温的异常变化造成的。图中的P地区处于三山夹峙地带,向北敞开,东西两侧山脉为南北走向,形成冷空气通道,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南侧山脉为东西走向,阻挡冷空气南下,冷空气在此堆积,致使该地冷冻灾害高发,故C项正确。 2.初春和深秋,是农作物生长季节的初始和末尾,发生冷冻灾害时,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故A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8年2月28日,北京局部有零星小雪,东北大部出现强降雪天气。下图为该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天气系统中

A. 甲地高压系统最强    B. 乙地正盛行东南风

C. 丙地比乙地风力强    D. 丁地地处台风源地

2.此时

A. 珠三角地区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B. 北京降雪小是因为锋前暖气团较干燥

C. 海南岛东部沿海受风暴潮袭击    D. 东北地区暴雪区域多处于暖锋的锋后

3.图示天气对我国东北地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A. 滋生病菌,诱发疾病    B. 增加空气PM10含量

C. 加重酸雨,腐蚀建筑    D. 影响交通出行安全

 

查看答案

纪录片《航拍中国》带观众领略秦岭南北的迥异风光。请根据该片的部分解说词和图像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解说词一:“一山一水决定了陕西的格局,把陕西一分为三。……早春时节,自北向南,黄土高原大雪飘飞,关中平原小麦滴翠,陕南山地鲜花怒放。”

解说词二:“迥异于南方梯田的润泽,黄土高原上为旱地梯田。陕北的春天来得晚,春播之后的梯田,常常要铺上塑料薄膜。”

解说词三:“泾河与渭河的交汇,诞生了一个成语:泾渭分明。泾河的清与浊,常常随着季节发生交替变化。夏天的丰水期,两条河的含沙量都很高,界限不明晰。到了冬季枯水期,泾河的含沙量会猛降到现在的千分之一左右,这时候就会呈现泾渭分明的标志性景象。”(图)

1.陕西的“一山一水”分别指

A. 秦岭、渭河    B. 秦岭、淮河

C. 大巴山、汉江    D. 太行山、汾河

2.关于陕西省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均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B. 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C. 境内河流春季易发生凌汛    D. 陕南山地位于亚热带

3.陕西梯田的南北差异表现为

A. 南方种春小麦,北方种冬小麦    B. 北方梯田热量更充足,土壤更肥沃

C. 南方梯田更重视引水灌溉工程    D. 北方地膜覆盖的作用是保温、保水

4.欣赏泾渭分明的景观宜

A. 雨过天晴时观赏    B. 选择在夏季观赏

C. 在适当距离俯视    D. 了解其历史典故

5.泾河的清与浊随着季节发生交替变化,主要体现出

A. 季风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B. 黄土高原冬季受侵蚀更强烈

C.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D. 泾河流量的年际变化非常大

6.古书记载“泾水浊而渭水清”,而现在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最可能的原因是渭河流域

①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②下游是地上河,泥沙淤积  ③人口、城市众多,污染加剧

④气候变化,导致河流水文特征发生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7年7月,北京一乌鲁木齐高速公路,简称京新高速(G7)全线贯通。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G7高速自东向西依次途经

A. 京、冀、晋、内蒙古、甘、新    B. 华北平原、黄主高原、宁夏平原

C.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    D.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

2.G7高速被自驾“驴友”誉为“世界最美色彩大道”,沿途将邂逅林海绿、草原青、沙漠黄、戈壁灰、胡杨金……。影响以上景观差异的首要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季风    D. 地形

3.与北京一乌鲁木齐原有公路相比,G7高速的特点和建设意义是

①缩短京新间的里程  ②连接省区和城市较多  ③完善西部地区路网  ④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古堰画乡景区(图),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总面积15.53平方千米。这里有古朴的江南古村落和古樟树群,是丽水巴比松画派起源地,是人类农耕水利文明活化石——通济堰的所在地,还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策源地。2016年,古堰画乡所在地被列入国家级特色小镇,获得“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最美乡愁艺术小镇”等称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古堰画乡所在小镇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的主要理由有

①丽水巴比松画派起源地 

②良好的亚热带生态环境 

③山峦起伏的喀斯特地貌

④农耕水利文化的传承 

⑤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④⑤

2.古堰画乡景区

A. 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B. 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C. 宜开发农业机械化体验活动    D. 需选择适当时机和位置观赏

3.古堰画乡旅游业带动的主要相关产业是

A. 文化产业    B. 高铁运输业

C. 高新技术产业    D. 制造业

4.习近平主席提出“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体现了

①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   

②追求人地协调,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③在城镇化进程中,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的意义   

④政府全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决心,相信人定胜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图(a)是昆明市及附近地区地形图。“一颗印”是当地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如图(b),空间紧凑,方方正正,好似一颗印章。据图表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昆明市

A. 位于青藏高寒区    B. 地处高原上的小盆地

C. 属热带季风气候    D. 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

2.滇池流域最大河流螳螂川是金沙江的支流。据记载:“滇者,‘颠也’之说(螳螂川水似倒流),故曰‘滇池’”。读图2(a),真实情况是

A. 螳螂川自北向南流入滇池    B. 滇池是一个外流湖泊

C. 周边小河自滇池流向四周    D. 滇池流域位于内流区

3.“一颗印”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其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读图2(b),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①外围高墙小窗,用于防风  ②重檐屋顶,应对又夏季多雨  ③地狭人稠,楼房节约空间

④全年干热,天井便于通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