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我国典型林木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丙地到乙地林木景观的变化体现...

下图为我国典型林木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丙地到乙地林木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A. 干湿度分异规律    B.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

2.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 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 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 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1.B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要求我们掌握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掌握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 1.丙是热带椰树到乙兴安林海,属于自然景观南北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性规律,选择B。 2.甲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A对; 乙属于山地,不是高原,B错; 丙土壤中的有机质容易氧化分解,土壤贫瘠,C错; 丁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气候湿润,主要为流水侵蚀作用,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图,回答各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 人口数量增多    B. 气象变化

C. 森林被破坏    D. 围湖造田

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综合性    B. 整体性

C. 区域性    D. 差异性

 

查看答案

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构符合事实的是( )

A. 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 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 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 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查看答案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  )。

A. 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

B. 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形

C. 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气 生物

D. 生物 地形 大气 水文 土壤

2.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河流水位降低 ④土壤肥力下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甲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乙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根据图丙,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丙为图甲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 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和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6)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