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因时制宜地进行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因时制宜地进行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日本逐步跨入了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具有发展初级产业的比较优势,承接了拉美国家的初级产业转移

B. 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工业的主导产业从轻工业转向高科技工业

C. 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的工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飞跃

D. 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的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2.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岛国多良港,海运发达 ②人口众多,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④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D 2.C 【解析】 1.由图可知,日本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的是纺织、食品等初级产业,但并没有承接拉美国家的产业转移,A错;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工业的主导产业从轻工业转向钢铁、金属加工、机械等工业,并非高科技工业,B错;第三次调整,日本工业结构实现了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飞跃,日本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C错D正确。 2.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矿产资源贫乏,主要依靠向国外进口原料燃料,产品出口国外,所以经济受对外依赖性强。岛国多良港,海运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虽然本国经济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但农业类型主要还是季风水田农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球米贵”令粮食安全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不包括    (  )。

A. 人多地少 B. 山地多平原少

C. 农村人口比重大 D. 经济发达

2.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B. 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C. 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 D. 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广阔

 

查看答案

读图甲、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甲地的风向。比较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2)说出图甲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

(3)在图乙中画出875、900、925、950百帕四条等压线,并判断该图所示天气系统的类型。

(4)图甲中的A和图乙中的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成为自然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查看答案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_,其风向为____________。

(2)图中②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称为____________;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称为____________。

(3)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________天气。

(4)图中A、C两处相比,____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亚洲东部某时刻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图中P气压中心的势力逐渐减弱,则此时可能是 ( )

A. 春末    B. 盛夏

C. 初秋    D. 严冬

2.Q处气压值可能是 ( )

A. 1 007    B. 1 008

C. 1 009    D. 1 010

3.P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受其影响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 )

A. 高压脊 沙尘暴    B. 冷锋 干旱

C. 反气旋 伏旱    D. 气旋 台风

 

查看答案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图4反映某地区某年411—13日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回答18—19题。

1.该锋面属于

A. 北半球冷锋    B. 南半球暖锋    C. 北半球暖锋    D. 南半球冷锋

2.11—13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 11日的深夜    B. 12日的深夜

C. 11日的日出前后    D. 13日的日出前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