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红随妈妈参加了表哥的婚礼,婚礼主持人发言...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红随妈妈参加了表哥的婚礼,婚礼主持人发言时祝贺新人“……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单位上的证婚人发言时却说“……要注意计划生育”。

材料二 小红在上网时发现了两组有关我国婚姻状况的数据:

甲:2008年上海人均结婚年龄再次推迟,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为32岁,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29.6岁。比2007年推迟约0.6岁。

乙:香港统计年刊载:1991~2007年香港的离婚判令数与粗离婚率统计图(粗离婚率指一年内每1 000名15~64岁的离婚人数所占比重)。

(1)材料一中婚礼主持人与单位证婚人的发言反映了我国生育文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双选)(  )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B.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C.从家长包办到自由恋爱

D.从封建礼教到新社会风尚

(2)试分析近年来上海市人均结婚年龄推迟对人口的影响。

(3)由材料二图可知,1991~2007年香港离婚率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分析这种变化使香港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1)AB (2)会使人口亲子年龄差距变大,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3)波动上升 离婚率增加会降低人口出生率,同时会使单亲家庭增多,对家庭尤其是儿童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社会稳定。 【解析】 试题第(1)题,婚礼主持人的发言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的思想,而单位证婚人强调计划生育,反映了我国提倡晚婚晚育,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第(2)题,人口结婚年龄推迟,会延长亲子年龄差距,降低生育率,其原因在于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3)题,离婚人口增加会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同时产生家庭与社会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2年春运从1月8日起至2月17日,为期40天。

材料二 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

材料三 

(1)春节前后人口流动主要的方向分别为 (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4)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5)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下表为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统计表。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东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出区 人多地少

B. 中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入区 矿产资源的开发

C. 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中部迁往东部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 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西部迁往东部 自然条件的差异

 

查看答案

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7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  )

A. 新疆、山东、北京    B. 湖南、福建、海南

C. 上海、新疆、云南    D. 广东、浙江、上海

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

A. 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 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C. 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 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查看答案

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以外的某一区域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该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移民迁移情况。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

A. 移民    B. 农业或家务职业    C. 非农业职业    D. 政府或管理职业

2.有关移民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B. 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

C. 只能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    D. 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某铁路枢纽某年各月旅客流量统计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旅客流量最大月的人口流动主要发生在                            (  )

A. 山区与平原之间    B. 乡村与城市之间

C. 内地与边疆之间    D. 南方与北方之间

2.诱发2月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

A. 历史文化    B. 政治、经济

C. 生态环境    D. 自然灾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