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材料一、二和三,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富汗...

读材料一、二和三,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地区交界处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900m的维略夫斯基冰川,干流向西北,最后汇入咸海。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雪水、冰川融水,雨水补给对河流径流的作用不大。该河流泥沙含量在中亚河流中均居于前列,带到咸海里去的泥沙大约为中游附近输沙量的11%。阿姆河流域修建了许多水渠,在一些支流上还修建了一系列的季节性调节水库。乙和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

 

材料二:阿姆河流域等高线图(上图)

材料三:阿姆河上中下游地区的气候要素图

(1)阿姆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是多峰式的,汛期延续很长,从3月到10月。结合材料,从气候、河流补给类型和地势,分析阿姆河汛期长的原因。

(2)结合材料,比较甲、丙两水文站测得的水文特征差异并解释原因(从流量、季节变化和含沙量方面比较)。

(3)结合该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从地区农业发展优势、劣势和问题,请你提出该流域发展种植业的合理措施。

 

(1)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为主。3、4月,从下游到中游,各个高度地带依次融化,首先在低的地带,然后逐步转移到最高地带,形成长时间的春汛;6月—10月,上游高大的山脉高原地区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和迎风坡以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秋汛。 (2)从甲到丙,只有季节性支流的汇入,枯水期季节性河流无水汇入,汛期季节性河流汇入径流,所以丙点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大;从甲到丙,干流沿途的蒸发、下渗和人们用水的消耗,所以丙点河流流量较小;从甲到丙,落差越来越小,泥沙沉积河床,丙点河流含沙量减小 (3)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优势发展长绒棉、葡萄等特色农业;干旱地区要有灌有排,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修水渠、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防旱涝;植树种草防止风沙和土地沙化;针对该地区严重缺水,发展喷灌、滴灌以及耐旱农作物为主的节水农业;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解析】 整体该题主要考查水文特征、流域开发、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1)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然后根据题目材料,分阶段分析从3月到10月不同时期水量来源。 (2)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分析流量和季节变化要考虑水量来源和去向;含沙量要从河流沿岸土层特征分析。 (3)发展农业要遵循“因地制宜”和“扬长避短”的原则,可以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优势发展长绒棉、葡萄等特色农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回答下面小题。

1.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    B. 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 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 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2.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

B. 重点治理石漠化等级高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牧业为主

C. 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 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A. 撂荒地、耕地、林草地    B. 撂荒地、林草地、耕地

C. 林草地、撂荒地、耕地    D. 林草地、耕地、撂荒地

2.据图可判断

A. 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    B. 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C. 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    D. 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查看答案

图甲示意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分布面积,图乙示意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的退化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

A. 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

B. 海拔4 500~4 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低

C. 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

D. 海拔4 300~4 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

2.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拔高,气温低

B.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 过度放牧

D. 气候变化

 

查看答案

读下图,曲线分别表示中国西南某区域石漠化、环境人口容量、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的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最不可能是( )

A. 地表崎岖,峰林广布

B. 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C.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 多溶洞、天坑等,旅游资源丰富

2.图中曲线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上升:植树造林;下降:砍伐森林

B. 上升:环境改善;下降:生态破坏

C. 上升:人口增长;下降:计划生育

D. 上升:科技进步;下降:资源减少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几十年前,图示区域被认为是西藏风沙最大的地方,如今,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工程,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数据显示,和30年前相比,图示区域大风天气年均减少32天。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区域的土地利用构成中,比重最高的利用类型是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建筑用地

2.通过统计记录发现,近年来图示区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常常形成沙尘暴发生源地,据材料推断该地区的沙源地最可能位于

A. 高山荒漠带    B. 河谷地带

C. 高山草原带    D. 交通沿线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