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某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

读“某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 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B. 城市数目的多少

C. 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D. 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2.城市发展位于③时期,最可能出现

A. 交通拥挤    B. 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C. 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D.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越

3.图中,⑤一⑥反映的现象是

A. 城市化加速发展    B. 城市郊区化    C. 逆城市化    D. 城乡差别拉大

 

1.C 2.A 3.C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城市化的表现是: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其标志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故该题选C。 2.根据所学知识城市发展位于③时期为加速发展阶段,该阶段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快,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故BC错误;因为该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会引发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化问题,故A对,D错。所以该题选A。 3.读图⑤一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说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是城市人口迁往乡村和小城镇,该阶段城乡差距缩小,故C对,D错;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城市郊区化都会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故AB错误;所以该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是我国东部某河某年流量过程线图,它大体反映该河流量变化的多年平均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流量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月,这时期该地区出现的特殊天气是_______,这一天气现象是______锋造成的。

(2)该河位于________ 流域,河水主要补给来源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该河除冬季枯水期外,最低水位出现在______月,这是由于_____天气造成的。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两区域的河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两湖泊对河流的作用:①    ,②   。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河流分上、下游两段,航行条件较好的是    段,原因是      

(2)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   ,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中河流    

(3)甲图所示地区水循环主要方式是   ,促使这种循环运动的能量是    能和    能。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  ;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是  图所示的水循环。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    月,其原因是          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    ,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     ,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  的变化而变化。

(2)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   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    补给形成的。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        种补给类型。  

(3)根据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河流甲分布在我国 地区,河流乙分布在我国 地区。

 

查看答案

下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某内陆湖,B为湖边的一处绿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注入A湖泊的河流,其主要补给水源夏季是________,冬季是____________。

(2)A湖泊的水位情况是________月份前后最高,此时B地的潜水位约为________米。

(3)A湖泊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其主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

(4)B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和盐碱化。该地的盐碱化在什么季节最严重?为什么?

 

查看答案

(题文)人类活动或多或少地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水循环原理,分析下列现象并回答问题。

从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80年代延长至256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断流最早发生在4月中旬,一年之内断流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断流最早发生时间提前到2月,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将近11个月,断流的河段最远延伸到了开封附近。1998年底,国家开始对黄河水实施水量统一分配。经过合理调度,黄河再没有断流。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试分析黄河下游断流的可能原因。

(3)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避免黄河断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