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西辽河流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被誉为“内蒙古粮仓”。自1980年以来,西辽河...

西辽河流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被誉为“内蒙古粮仓”。自1980年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地表水断流现象时有发生。1998—2000年的强拉尼娜事件,导致西辽河流域十余年的干旱。科研人员通过科学手段与降雨资料,重构了1980年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地下水的变化模型,并经过实地勘测后得出下图。据图文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998年以前,地下水储量波动增加

B. 1998年以后,地下水储量持续减少

C. 模型重构与水井实测差别巨大

D. 根据模型重构,2005至2011年该地区地下水储量亏损日益严重

2.关于该流域1998年之后地下水储量变化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表水减少,下渗补充减少

B. 气候异常变化,蒸发加剧

C. 农业发展导致地下水持续开采

D. 人口激增,用水增多

3.为了解决该流域水资源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退耕还林,涵养水源

B. 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实行西水东调工程

C. 粮食生产中推行节水技术

D. 人工增雨,增加大气降水

 

1. D 2. D 3. C 【解析】 1.据图可知,1998年以前,地下水储量波动减少,A错误;1998年以后,地下水储量波动减少,B错误;模型重构与水井实测差别不大,C错误;根据模型重构,2005至2011年该地区地下水储量亏损日益严重(都为负数),故该题选D。 2.据图可知,1998年之后,由于人类活动大量用水,导致地表水减少,下渗补充减少,地下水储量减少,A正确不该选;由材料强拉尼娜现象导致十余年的干旱,蒸发加剧,B正确不该选;由于该区域为内蒙古粮仓,农业用水量大,导致地下水下降,C正确不该选;我国人口增长率较低,所以该区域人口没有激增,故该题选D。 3.由于该区域地处内蒙古粮仓,不能大量退耕还林,A错误;内蒙古西部距离海洋更远,比东部缺水严重,西水东调不现实,B错误;大量耗水的是农业生产活动,故在农业生产中推行节水技术能缓解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 C正确;人工增雨不能解决该流域缺水问题,D错误;故该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水井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我国多数地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投资打井,灌区机井普遍以水泵装机容量按时计费,机井开机时间越长,效益越高。反之则低,导致节水动力不足。下图为某地机井景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机井最常见于

A. 华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关于图示机井灌溉方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A. 需修筑明渠    B. 占用耕地多

C. 易引发地面下陷    D. 水质清洁

3.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应

A. 增加机井数量    B. 限制农田灌溉的用水量

C. 推行机井水源开采完全市场化    D. 对超量开采者给予处罚

 

查看答案

2017年10月11日,位于黄河河套地区的宁夏引黄古灌区被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遣产名录,这是中国黄河流域主干道上产生的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无坝引水是指从河口直接取水,沿等高线引至灌区,图甲示意古代青钢峡无坝引水,有坝引水是横向拦截河流取水,图乙示意现代青铜峡水坝,古代宁夏平原灌区采用无坝引水方式引水灌溉。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古代宁夏平原采用无坝引水而非有坝引水方式引水灌溉,主要是因为区域内

A. 地势平坦

B. 降水季节差异小

C. 施工技术有限

D. 劳动力少

2.较无坝引水而言,青铜峡地区采用有坝引水的主要优势是

A. 蓄水能力强

B. 沉淀泥沙

C. 预防凌汛

D. 可以通航

3.宁夏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然而近年水稻种植面积却在减少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中可能的主要原因是

A. 大米质量持续下降

B. 水稻单产量逐年下降

C. 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D. 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查看答案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发)腾的雨水资源量,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坏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 黑龙江    B. 新疆    C. 海南    D. 内蒙古

2.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③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3.在山西省,下列措施中使绿水足迹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 打坝建库    B. 覆膜种植农作物    C. 植树造林    D. 修建梯田

 

查看答案

下表为各洲1985年实际和2025年预测的用水情形,其中D代表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总需求量,Q代表河流径流量,两者的比率为D/Q。而△D/Q是2025年减去1985年D/Q的差值。其中模式一代表只考虑气候变迁,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模式二代表只考虑用水需求的变化,气候维持不变;模式三代表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上表,1985年缺水压力最小的大洲是

A. 欧洲    B. 非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2.根据表中三种不同预测模式的结果,下列推论成立的是

A. 依据模式一,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时,2025年南美洲缺水压力最大

B. 依据模式二,气候条件不变时,大洋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少

C. 依据模式三,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南美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多

D. 依据三个模式,气候变迁比用水需求增加更加剧缺水危机

 

查看答案

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A. 日照市    B. 潍坊市    C. 青岛市    D. 威海市

2.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A. 单位GDP消耗大    B. 城市调控能力好

C. 单位GDP污染小    D. 城市发展水平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