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

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

A. 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 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 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 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2.下列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

A. 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 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 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 黄淮地区的洪涝

 

1.C 2.D 【解析】 根据省区轮廓,判断区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农牧交错地带以北是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可能变动带的位置移动,说明交错带向牧区移动,草地转变为耕地,草地面积减小,植被破坏。辽河上游位于该地区,所以含沙量增加。 1.图中是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交界地带,原过渡带以北是牧区。结合图例,原来的牧区成为可能变动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C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是农业用地、草地,林地不是主要类型,A、B、D错。 2.图中土地利用转变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春季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A有关。草地面积减小,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B有关。与东北地区春季的低温冷害无关,C无关,选C。植被破坏区域包括辽河上游,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D有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1.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 大气污染    B. 水土流失

C. 土地荒漠化    D. 水污染

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 治理盐碱地 B. 退耕还草 C. 保护沼泽地 D. 植树造林

2.该区域可能位于

A. 云贵高原东部 B. 松嫩平原中部 C. 黄土高原中部 D. 内蒙古高原西部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使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落后。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县县通高速”计划,至2015年底,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为其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下图示意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

(1)描述贵州省高速公路的布局特点。

(2)分析贵州省高速公路每千米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的原因。

(3)简述高速公路建设对贵州省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下图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

(1)从城市化角度指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作用,并分析原因。

(2)对规划中的①②两线方案,你认为哪一方案更合理,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下图中的铁路该路段曾多次发生因大风致列车脱轨、倾覆及设备损毁的现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示地区导致列车脱轨等现象的主要风向为东南风

B. 相比较,图中受大风危害最重的路段在车站2附近

C. 车站2、车站3受大风危害的差异主要是车站所在地地形类型不同导致的

D. 本地的三个车站中,相比较而言,车站2上下车的换乘客流量最大

2.该段铁路并没沿虚线的走向而是选择了实线修建,主要是因为

A. 虚线线路风灾危害更大    B. 实线线路修建成本更低

C. 实线线路洪涝灾害更少    D. 虚线线路占用耕地更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