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 迁入率持续上升 B. 迁出率持续降低
C. 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 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
A. 上海 B. 安徽 C. 湖南 D. 河南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A. 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 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中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问题。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A. 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 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 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 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深圳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3S”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将在此次科考中确定选址。
材料二 在南极中山站前使用探测仪器的科考队员。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
A. 计算机网络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