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省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最大优...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省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  )

A. 能源和矿产    B. 市场和腹地

C. 人口和技术    D. 城市和交通

2.为实现该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下途径最合适的是(  )

A.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 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C. 加大对原料导向型企业的投资    D. 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1. A 2. D 【解析】 试题分析 1. 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下列各题。

1.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 当地市场广阔    B. 水运便利

C. 科技实力强    D. 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2.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 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中·

B. 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 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D. 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查看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下图表示某国1960~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及其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就业人口总数变化特征的是(  )

A.     B.

C.     D.

2.该国最可能是(  )

A. 美国    B. 中国

C. 巴西    D. 日本

3.该国20世纪80年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  )

A. 原料导向型工业    B. 技术导向型工业

C.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动力导向型工业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查看答案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 自然植被改善    B. 风力侵蚀减弱

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P地与Q地相比,P地(   )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数少       ④沙尘暴日数多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