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竟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这是《水经注》中关于“河水”的一条描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文中“令河不通利”的原因是
A. 流经干旱半干旱区,水量少 B. 引水灌溉,流量减小,泥沙淤积
C. 筑坝蓄水,阻塞河道 D. 灌溉时将过滤的泥沙留在河中
2.“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三月”出现河水决堤的原因是
A. 高山冰川融水量大 B. 泥沙沉积,水流不畅
C. 冰凌消融,阻塞河道 D. 正值雨季,降水量大
“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但根据科学测定:泾河年均泥沙含量高达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年均泥沙含量只有27公斤每立方米,泾河的年均含沙量竟是渭河的7倍之多。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据图文材料判断下列不是认为“泾清渭浊”的依据是
A. 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
B. 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
C. 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
D. 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大
3.“泾清渭浊”演变成“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的结论依据是
A. 泾河流域植被恢复,流域内降水增加 B. 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
C. 泾河上游河道附近不合理开发 D. 受沙尘暴影响,泾河含沙量增加
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3个水潭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
A. 更新速度快 B. 水位变化大 C. 含沙量较低 D. 水源易污染
2.推测三眼井
A. 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 B. 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
C. 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 D. Ⅲ潭用于淘米洗菜
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水位季节变化小 B. 流速快,含沙量大
C. 有凌汛、春汛和夏汛 D. 流量大,航运发达
2.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
A. 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 B. 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
C. 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 D. 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
图甲为我国季风区某河流示意图,图乙为该河流上A、B两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图,图丙为某次洪水经过时,该河流与湖泊径流量的相互关系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东南流向西北 B. 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C.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 甲图所示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2.丙图中洪水经过时,湖泊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如果沙洲面积不断扩大,可能的原因是
A. 河流流速增大 B. 河流含沙量减少
C. 湖泊沉积增多 D. 流域内植被遭破坏
我国季风区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图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河流流域降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A. 6月
B. 8月
C. 10月
D. 11月
2.引起湖泊TSS通量方向改变的直接原因是
A. 流域降水量季节变化
B. 植被生长季节变化
C. 湖泊和河流水位季节变化
D. 河流流速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