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该地区地...

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

A.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    B. 劳动力缺乏

C. 灌溉水源缺乏    D. 热量不足

2.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C. 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D. 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1. D 2. D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黑河市纬度高,生长期短,热量不足是其发展水稻种植的限制性因素,B对。纬度高,微生物分解速度慢,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A错。黑河市有黑龙江等河流作为灌溉水源,C错。劳动力不是制约农业市场的条件,D错。故选B。 2.随着科技发展,培育良种,使得黑河可以进行水稻种植,D对。而全球气候变暖对黑河的影响较小,A错。黑河水资源充足,农田水利设施不是限制性因素,B错。机械化水平提高不能改变热量条件,C错。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乙是图甲中比拉姆的气温、降水量统计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拉姆每年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其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直射点移动    B. 洋流    C. 地势    D. 人类活动

2.由比拉姆向北,随着纬度的升高,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变化是(  )

A. 两个多雨期的时间间隔变长    B. 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一个少雨期

C. 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两个少雨期    D. 两个少雨期时间间隔变长

 

查看答案

图a是河西走廊东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b是该区域冬季平均降雪量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1.下列两个气象站高差最大的是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④和⑤

2.冬季,图示区域

A. 海拔越高降雪越多    B. 海拔越低降雪越多

C. ①气象站东侧的山坡比西侧降雪多    D. ⑤气象站东侧的山坡比西侧降雪多

3.影响该区域降雪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大气环流    D. 地形

 

查看答案

下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为冬季,则c处是陆地,d处是海洋

B. 若为城郊环流,则c处是城市,d处是郊区

C. 若为夜晚,则c处是山谷,d处是山脊

D. 若为白天,则c处是陆地,d处是海洋

 

查看答案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每年都有几个月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春天一到,湖面开始缓慢的融冰过程。在贝加尔湖佩夏纳亚湾距离湖面100~200米的沙滩上生长着一些神奇的松树,这些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下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图像,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贝加尔湖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南部晚,其原因是(     )

A. 北部和西南端周边地势高    B. 北部和西南端受冷高压影响时间长

C. 北部湖面狭窄,西南端湖面风速小    D. 北部纬度高,西南端湖水较浅

2.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为-38℃,而冰层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

A. 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B. 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

C. 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D. 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3.“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     )

A. 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 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C. 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D. 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查看答案

读我国南岭某山脉L的某月气温()和年降水量(mm)统计图(3),完成下列小题。

1.甲、乙两条线可能分别代表( )

A. 7月气温、年降水量

B. 年降水量、7月气温

C. 年降水量、1月气温

D. 1月气温、年降水量

2.影响山脉L南北两侧该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

A. 地形、冬季风    B. 云层、地形

C. 夏季风、地形    D. 纬度、地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