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文材料(左图为长江源地区示意图,右图为长江源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草地是长江源地区最重要的植被覆盖类型,约占源区面积的70%左右。该地区人口密度0.5~2人/km2 ,以藏族人为主,牧民生活燃料主要为草皮和牛粪;畜牧业占生产总值的50%左右;放牧方式多为冬夏牧场转场放牧。
(1)分析当地牧民冬季牧场避开北坡草场的原因。
(2)指出长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率与坡向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题文)分析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瓦罕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南傍兴都库什山脉东段,东接我国新疆,如同一根长长的手指,深深嵌入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相交的地区;而指尖部分,则是一段与中国相接的狭小边界,“丝绸之路”为她增添了不少历史风采,玄奘取经也曾从此经过。谷地海拔 4900 多米,宽度往往可达数公里,谷底土地平坦,河流蜿蜒,清晨的涓涓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澎湃,谷地以荒漠为主,缺少耕地,每年的 6-8 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材料二 右图为材料3中丙河的河流流量时间变化曲线图
材料三 左图阿富汗瓦罕走廊区域图和景观图
(1)瓦罕走廊宽阔,与我国的横断山区的深切河谷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瓦罕走廊的形成原因。
(2)比较丙地河流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特点,并从天气状况角度分析原因。
(3)材料三中乙河下游荒漠广布,对比分析与瓦罕河谷的荒漠形成原因的差异。
(4)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 6~ 8 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科研所对我国东北某省M区域的湿地环境进行了考察研究。科研人员在针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30年来该区域内7月平均降水总体趋势在减少,7月日平均气温在升高,湿地的“冷湿”效应正在逐渐向“暖干”方向转变。左图示意研究区域,右图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
(1)据图简要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原因。
(2)推测30年前该地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的主要原因。
(3)针对该区域环境的变化,科研人员将有可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得到落实当地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哪些改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200-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森林景观现在(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
B. 夏季到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C. 冬季在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D. 丁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 ①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回答下面小题。
1.①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 耐旱 B. 耐涝 C. 抗病虫害 D. 占耕地少
2.对①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 干旱 B. 洪涝 C. 台风 D. 冻害
3.图中②地所在省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有
A. 太阳能、生物能、天然气 B. 风能、水能、煤炭、石油
C. 天然气、石油、地热能、水能 D.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
4.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第一大林区东北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 水分条件好 B. 热量条件好 C. 纬度低、海拔高 D. 土壤肥沃
5.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A. 河谷农业——小麦 B. 绿洲农业——棉花
C. 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 D. 高寒畜牧业——牦牛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区位指数由南向北递减
B. 区位指数分布与人口密度分布完全一致
C. C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较恶劣
D. B地区区位指数较低,主要原因是资源贫乏
2.A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不是因为
A. 交通便利 B. 矿产丰富 C. 劳力充足 D. 科技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