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 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图甲)。

材料三 “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

(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2)西北风。 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以高压中心顺时针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为西北风。 (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且保温,为沙丘上的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热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生长;同时砂砖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沙流,可以阻止沙丘流动。 【解析】 本题以包兰铁路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特征的分析、盛行风向以及成因、条带状砂砖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地表环境特点包括地势、植被、水源和土壤等方面。读图分析可知,包兰铁路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降水少,植被覆盖率较少,主要以荒漠为主。根据剖面图示可知,该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从位置上看,该地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解释成因的时候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角度阐述,加以地转偏向力的解释即可。由于海陆热力性的差异,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空气由西北流向东南,再加上向右的地砖偏向力,该地盛行西北风。 (3)读材料三可知,砂砖“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说明砂砖能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温度;另外,该地沙漠化严重,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图文材料(左图为长江源地区示意图,右图为长江源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草地是长江源地区最重要的植被覆盖类型,约占源区面积的70%左右。该地区人口密度0.5~2人/km2 ,以藏族人为主,牧民生活燃料主要为草皮和牛粪;畜牧业占生产总值的50%左右;放牧方式多为冬夏牧场转场放牧。

(1)分析当地牧民冬季牧场避开北坡草场的原因。

(2)指出长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率与坡向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题文)分析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瓦罕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南傍兴都库什山脉东段,东接我国新疆,如同一根长长的手指,深深嵌入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相交的地区;而指尖部分,则是一段与中国相接的狭小边界,“丝绸之路”为她增添了不少历史风采,玄奘取经也曾从此经过。谷地海拔 4900 多米,宽度往往可达数公里,谷底土地平坦,河流蜿蜒,清晨的涓涓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澎湃,谷地以荒漠为主,缺少耕地,每年的 6-8 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材料二  右图为材料3中丙河的河流流量时间变化曲线图

材料三  左图阿富汗瓦罕走廊区域图和景观图

(1)瓦罕走廊宽阔,与我国的横断山区的深切河谷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瓦罕走廊的形成原因。

(2)比较丙地河流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特点,并从天气状况角度分析原因。

(3)材料三中乙河下游荒漠广布,对比分析与瓦罕河谷的荒漠形成原因的差异。

(4)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 6~ 8 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科研所对我国东北某省M区域的湿地环境进行了考察研究。科研人员在针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30年来该区域内7月平均降水总体趋势在减少,7月日平均气温在升高,湿地的“冷湿”效应正在逐渐向“暖干”方向转变。左图示意研究区域,右图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

(1)据图简要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原因。

(2)推测30年前该地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的主要原因。

(3)针对该区域环境的变化,科研人员将有可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得到落实当地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哪些改观?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200-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森林景观现在( )

A. 甲    B. 乙    C. 丙    D.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

B. 夏季到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C. 冬季在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D. 丁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查看答案

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 ①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回答下面小题。

1.①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 耐旱    B. 耐涝    C. 抗病虫害    D. 占耕地少

2.对①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 干旱    B. 洪涝    C. 台风    D. 冻害

3.图中②地所在省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有

A. 太阳能、生物能、天然气    B. 风能、水能、煤炭、石油

C. 天然气、石油、地热能、水能    D.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

4.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第一大林区东北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 水分条件好    B. 热量条件好    C. 纬度低、海拔高    D. 土壤肥沃

5.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A. 河谷农业——小麦    B. 绿洲农业——棉花

C. 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    D. 高寒畜牧业——牦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