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我国“引松入辽”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

读我国“引松入辽”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 地势北高南低,全程可以自流引水

B. 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 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公里

D. 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2.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 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 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 改善其航运条件

D. 减小洪水危害

 

1.D 2.D 【解析】 1.读图,该工程位于松嫩平原,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D对。根据河流流向,北部地势南高北低,不能自流引水,A错。经过地区主要是平原,占用耕地多,B错。输水线路长,线路里程约500千米,C错。 2.该工程建成后,引水到辽河,松花江水量减少,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减小洪水危害,D对。哈尔滨水资源充足,A错。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无关,B错。水量减小,不能改善其航运条件,C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我国各省(区、市)电力供应示意图(港澳台数据暂缺),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依次是(  )

A. 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

B. 电力短缺区、火电丰富区、水电丰富区

C. 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

D. 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

2.目前,我国建设了许多大型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我国建设许多大型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原因是(  )

A.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 能源地区分布不均

C. 人均能源不足    D. 西部能源总量大

 

查看答案

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向汉江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量。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广华镇。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引江济汉”水利工程有利于(  )

①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②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

③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

④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确保中线供水稳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  )

A. 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B. 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

C. 无须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

D. 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专家认为,“数字国土”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图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计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的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上图为冬小麦各生长阶段的波谱特征示意图,通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国土”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3)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国土”的相关技术?

 

查看答案

(题文)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下图是“3S”技术的组合应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地图测绘部门为了及时更新城市道路变化信息,需要利用__________技术。在城市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中,交通事故发生地与警车、救护车的精确位置是利用__________技术获取的。为了能对运动中的汽车精确定位,至少需要接收          颗卫星的信息。

(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_______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_______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______。

(3)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综合应用,其中甲代表“3S”技术的组合,乙代表__________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______技术的组合。在图中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数字地球的建立,使人们拥有了规模巨大的、能够精确描述地球的数字化的空间,是巨大的信息库。它的作用有(  )

①各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预防灾害 ②提供全球性的教育界面,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

③对犯罪模式和团伙活动更易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跟踪、侦察

④便于各国政府组织、研究单位解决人口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