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11月11日在岘港市召开的亚太经...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11月11日在岘港市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达成共识:在促进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开展行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所示季节,受北印度洋洋流的影响,甲海峡表层海水流向为        ,但由于同时受        的控制,风力微弱,流速慢。

(2)目前,岘港市所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该国平均发展速度,说明该国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        增长态势,区域发展进入        阶段,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        大规模转移。

(3)乙岛屿位于欧亚板块和       板块的消亡边界,城市大多位于该岛屿的       (填“东部”或“西部”)。

(4)会议主办地所在半岛的南部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简述其大规模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1)自东南流向西北(2分) 赤道低压带 (2)不平衡 工业化 服务业(第三产业) (3)印度洋 东部 (4)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耕地多);土壤肥沃;光照、热量、灌溉水源充足;农业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 【解析】 (1)11月,所示季节是冬季,受北印度洋洋流的影响,甲海峡表层海水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但由于同时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风力微弱,流速慢。 (2)目前,岘港市所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该国平均发展速度,说明该国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区域发展进入工业化阶段,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或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 (3)乙岛屿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城市大多位于该岛屿的东部,地势较平坦。 (4)会议主办地所在半岛的南部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大规模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地形、土壤、水源、气候、劳动力等因素分析。该地是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耕地多。土壤肥沃,光热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作物生长。区域经济水平低,人口众多,农业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喜食稻米是传统的饮食习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巴西北部人口很少,是因为(   )

A. 海拔高,地形复杂

B. 气候温差大,潮湿闷热

C. 经济落后,资源贫乏

D. 分布热带雨林,开发晚

2.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增长和贫困——根本原因  ②世界木材的需求量上升——根本原因  ③过度的迁移农业、开辟大型农场和牧场——直接原因  ④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直接原因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下列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纬度近海地区    B. 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

C. 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    D. 两极地区

 

查看答案

读某年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百分比和当年日本主要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表,回答下列各题。

1.表中内容能够充分说明(  )

①日本工业原料主要靠进口

②日本经济实力强

③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④日本人口少,国内市场十分狭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日本进口的工业原料与原料出口国之间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石油—沙特阿拉伯 B. 铁矿石—智利

C. 煤炭—印度尼西亚 D. 铜矿石—中国

 

查看答案

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

1.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A. 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    B. 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 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D. 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2.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A. 油气资源    B. 水能资源    C. 森林资源    D. 水产资源

 

查看答案

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气象资料显示,冬季甲、乙两城平均气温分别为14.6℃和21.2℃,造成冬季乙城气温明显高于甲城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    B. 洋流    C. 地形    D. 海陆位置

2.近年来,我国的低端制造业主要转到丙国而不是丁国,其主要原因是丙国(   )

A. 廉价劳动力更丰富    B. 土地供应更充足

C. 丙国属于发达国家    D. 地理位置更优越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世界某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乙

1.下列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 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 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 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地为季风气候

B. 甲地多洪涝灾害

C. 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D. 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