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南省柘城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1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南省柘城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1976年,河南省柘城县从国外引进三樱椒种植、加工技术,此后种植面积、加工能力逐年增加。1999年柘城县被命名为“中国三樱椒之乡”。现在,柘城县无公害三樱椒标准化种植已形成“公司+标准+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产品畅销国内外。

材料三 三樱椒生长期120~135天,喜欢凉爽气候,不耐严寒霜冻,喜土壤肥沃。柘城县三樱椒种植分布如下图所示。

(1)柘城县位于________(地形区),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南省交通区位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柘城县种植三樱椒的优势区位条件。(至少写出4点)

(4)柘城县农业生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

借鉴柘城县三樱椒种植业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至少写出4点)。

 

(1)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或者黄淮平原) 低平,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图中河流流向(由西北向东南流) (2)我国铁路、高速公路南北、东西纵横的交会中心 (3)地形:地势低平; 气候:气温适中,生长期长,雨热同期;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水源:(河流)支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交通:铁路、公路南北、东西纵横交会中心。 (4)①分布的区域化;②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或者农、工、商联合一体化 建议: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作物,形成区域化生产;发展有机、绿色种植;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专业化,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加工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公司+标准+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促进农业社会化过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学生要熟悉农业地区的地理特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1)从图中位置看柘城县位于淮河流域,属于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或者黄淮平原),地势特点可以依据河流流向判断,水往低处流。 (2)结合图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省位于我国铁路、高速公路南北、东西纵横的交会中心。 (3)首先要根据材料确定三樱椒的生长条件,再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从地形地势、气候、土壤、水源、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 (4)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回答。大面积种植三樱椒说明分布的区域化;三樱椒标准化种植已形成“公司+标准+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说明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或者农、工、商联合一体化。 结合材料中的成功经验提出建议,主要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作物,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发展“公司+标准+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促进农业社会化过程方面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浙江多地农村涌现特色农产品基地,简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  )

A. 气候变化    B. 河流整治

C. 交通便利    D. 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2.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  )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  ②加快城镇化进程

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  ④提高老龄人口比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通化市大力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进一步拓宽全市林业经济领域和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黄金”产业。下图为“通化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通化发展林下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

A. 位于我国最大林区长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B. 地处中朝边界,对外贸易便利,市场条件优越

C. 参、药、蜂、菌、菜、禽、畜等林下特产丰富

D. 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林下产业科研水平高,基础好

2.通化林下种植业与图中M区域种植业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

A. 商品率较高    B. 机械化水平高

C. 农场经营规模小    D. 水利工程量大

3.通化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  )

A. 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    B. 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

C. 环境污染程度下降    D. 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

 

查看答案

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左图为“华北某乡镇驻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农田垄作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农田垄作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一自然条件的改造(  )

A. 气候    B. 地形

C. 土壤    D. 水源

2.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有(  )

A. 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

B. 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

C. 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

D. 利于防涝但不利于抗旱

3.该地进行垄作多年后,出现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  )

A. 常年降水丰富,暴雨冲刷

B. 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侵蚀力强

C. 沿垄沟走向土壤易被流水侵蚀

D. 低山丘陵地形,土层薄,土质疏松

 

查看答案

读“我国局部地区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四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为高原地形,地势起伏小

B. ②地附近河流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C. ③地垂直地带性显著,基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D. 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小

2.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3.近年来,②地区大豆的种植面积明显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旱灾害频发    B. 大豆的市场需求减小

C. 耕地面积减少    D. 进口大豆的冲击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雪豹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动物,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雪豹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以岩羊、北山羊、盘羊等高原食草动物为主食,亦被人们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目前,雪豹的数量正急剧减少。

分析雪豹数量急剧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