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

(2)全球气候变暖给全球带来巨大影响。下列事象不会受其影响的是 (  )

A.海陆间水循环                 B.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类型

C.台湾海峡的宽度                 D.珠峰的海拔高度

(3)气候、石油、粮食成为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填写出下列框图中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我国政府号召“节能减排”,请简要分析“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1)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原因: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B (3)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石油资源的短缺 (4)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等。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2)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还平面上升,台湾海峡宽度增加;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珠峰海拔高度降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水多,影响海陆间水循环。但全球变暖对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类型无影响,选B。 (3)读图可知,甲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全球变暖,故甲应该是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乙指向乙醇汽油大量生产,乙的前一项是石油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所以乙应该为石油资源的短缺,进而生产乙醇汽油代替石油。 (4)节能减排一方面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可以保护环境,控制全球变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的图A是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差(甲地各月气温减去乙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差(甲地各月降水减去乙地各月降水)示意图,图B是四种不同气候类型的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5-6题。

1.上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是

A. ①~甲、~乙    B. ③~甲、~乙

C. ③~甲、~乙    D. ④~甲、~乙

2.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

A. 大气环流    B. 纬度    C. 下垫面状况    D. 沿岸洋流

 

查看答案

下图中“死谷”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最高曾达57℃,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读“死谷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死谷”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谷底海拔低于海平面

B. 南北长约400多千米

C. 夏季谷地炎热,气压低

D. 南部比北部降水稍多

2.“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主要有(  )

①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沉气流强 ②植被稀少,谷地吸收太阳辐射多 ③地处盛行西风背风坡,大气降水少 ④谷地深且狭长,热量不易散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图a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 ℃~22 ℃范围示意图,图b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

A. 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 受暖流影响

C. 受寒流影响    D. 受陆地影响

2.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b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查看答案

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一些科学家预测:“21世纪将没有冬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B.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

C. 加强国际合作

D. 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

2.怎样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想,你认为最不可信的是(  )

A. 制作一个太空“窗帘”安置在日地之间

B. 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

C. 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

D. 人工降雨

 

查看答案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下列叙述,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

A. 参与地球熄灯1小时活动

B. 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

C. 科技创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D. 在空调房里使用电动跑步机进行健身活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