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气压值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1~12月

2.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值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

A. 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CO2最多 B. 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

C. 全球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 D. 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3.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    )

A. 经度呈负相关 B. 纬度呈负相关

C. 海拔呈正相关 D. 河网密度呈正相关

 

1.B 2.D 3.B 【解析】 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根据图示曲线,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变化幅度越大,说明对流层顶的上升幅度越大。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也越高。纬度越高,近地面大气温度降低。 1.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变化幅度越大,说明对流层顶的上升幅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4-5月气压值变化最大,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4—5月,B对。A、C、D错。 2.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也越高。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D对。植被恢复,雨季来临,全球变暖等不是主要原因,A、B、C错。 D. 3.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也高。纬度越高,近地面大气温度降低。所以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纬度呈负相关,B对。经度差异对近地面气温影响不大,A错。与海拔呈负相关,C错。水面温度比陆地较低,与河网密度呈负相关,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下降    ②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③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④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 变化幅度减小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2.在 F 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①海陆间大循环 ②跨流域调水 ③增加水汽输送的数量 ④增加了地表径流的数 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的人口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乙、丙、丁四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     B.     C.     D.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目前甲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    B. 乙地最可能位于发达国家

C. 丙地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    D. 丁地的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查看答案

湖陆风是较大湖泊与湖岸地区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风。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日,岳阳市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

A. 陆风转湖风 8:30~9:30    B. 陆风转湖风 10:00~11:00

C. 湖风转陆风 12:00~13:00    D. 湖风转陆风 13:00~14:00

2.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湖、陆的热力差异    B. 湖、陆的湿度差异

C. 湖、陆的海拔差异    D. 湖、陆的面积差异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东北亚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地点可能存在锋线的是(    )

A. 甲、乙、丙    B. 丁、戊、庚    C. 甲、丙、庚    D. 甲、丁、戊

2.有关图中此时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为冷锋,将向东南方向移动

B. 丙处为暖锋,将向东北方向移动

C. 若甲处雨雪,则庚处为副热带高压脊

D. 朝鲜半岛南端气压在 1 015~1 020 百帕之间

 

查看答案

山东省将建设“五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公路以济南为中心,已形成“井”字型网络格局,全省17个地市境内都通了高速公路,省会至各大中城市实现了快速直达、当日往返。“一日生活圈”在山东半岛已经形成。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山东省高速公路形成“井”字形网络格局,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受到了山东地区中部山地的影响,为了避开山区

B. 主要是政府的规划,为了平均分布路网

C. 是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考虑到各大城市的分布

D. 主要考虑山东经济的发展,很少考虑到全国的路网分布

2.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修建的要求应当是(  )

A. 以联系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为主

B. 以直达为主,兼顾沿线经济点

C. 以行车高速为主,不考虑地形因素

D. 以联系多的经济点,促进经济发展为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