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下图为我国苹果部分重要产区及其优势产区分布图。

(1)指出西南地区成为苹果适宜产区的主要因素及其市场竞争优势。

(2)相比普通苹果,阿克苏苹果采摘期晚一个多月,以其独特的“冰糖心”被誉为新疆的“水果皇后”。分析阿克苏苹果“冰糖心”形成的有利条件。

(3)山东丘陵作为我国苹果的优势产区,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当地苹果生产是否有利?简要说明理由。

(4)我国是世界重要的苹果浓缩汁生产与出口国。分析黄土高原产区发展苹果浓缩汁产业对当地发展的积极影响。

 

(1)影响因素:地势高,气候温凉;优势:鲜果上市时间早。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合成与积累;采摘时间晚,生长期长,果实成熟度高。 (3)有利:(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使苹果市场需求量增加,商品率提高;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苹果产品的市场开拓。 不利:工业、城镇建设占用耕地,使苹果的种植面积减少;工农业污染加重,影响其果品质量;城市用水增加,农业用水短缺。 (4)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持水土;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扩大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带动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 【解析】 (1)苹果喜温凉,西南地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地势高而气温较低适宜种植;西南地区因纬度低而热量条件好于北方,苹果成熟早于北方,故鲜果上市早成为市场竞争的优势。 (2)“冰糖心”强调糖分含量高,可从该地光照强,以及材料中成熟晚角度分析。 (3)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要先确定观点,再分析原因。第(4)题,此题为农产品加工类题目,积极影响体现在产业结构升级、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 大气湿度增高    B. 大气降水增多

C. 近地面风速增大    D. 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 提高土壤质量    B. 节省劳动力

C. 促进生态循环    D. 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 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 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 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土壤

2.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A. 劳动力成本低    B. 生产技术先进

C. 种植历史悠久    D. 能源供应充足

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 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B. 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 改善当地种植结构    D.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初期华北平原城市郊区农业蓬勃发展,塑料大棚包围了城市。由于棚内灌溉,冬季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容易导致蔬菜腐烂。近年来,华北平原城郊塑料大棚数量锐减,市民餐桌上的许多蔬菜来自千里之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80年代初期华北平原城市郊区农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新的蔬菜品种大量出现

B. 蔬菜需求量大增

C. 菜农素质明显提高

D. 农业结构的调整

2.减少大棚顶上露珠最可行的方法是    (  )

A. 增大灌溉水量    B. 降低棚内温度

C. 推广滴灌技术    D. 改变大棚颜色

3.“市民餐桌上的许多蔬菜来自千里之外”主要得益于(  )

A. 全球气候的变化    B. 农业专业化生产

C. 蔬菜品质的提升    D. 交通条件的改善

 

查看答案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3)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热量    B. 土壤    C. 光照    D. 水分

2.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 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产品竞争力

3.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A 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    D、土地多盐碱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图中A地区是青藏高原主要的农业县之一,海拔在2066~4299米之间,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有多条支流由北向南注入湟水干流。

材料二   上图中B地区绝大部分海拔在4000米以上。该地区农用地几乎全部为牧草地,1985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11172平方千米,分为四、五、六三个等级,分别占可利用草地总数的9.26%、52.13%和38.61% ;1997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为10793平方千米,四级优质牧草地已经消失,五级、六级草地分别占当年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48. 3%和 51.7% 。

材料三   201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

材料四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东部地区进行加工。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

(1)比较青海省境内长江、黄河水能资源的主要差异,并说明主要原因。

(2)说出A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选择其一说明其发展的自然条件。

(3)说出B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针对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述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4)简述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优势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