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的形态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温度和湿度。根据国际研究,树枝状“最美雪花”多在-10℃~-20℃的环境中形成,同时需要充足的水汽补给以及较为漫长的生长时间。下图示意1月份平均气温-14℃ 至 -18℃区域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四地最有条件发育成最美雪花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该地能发育成最美雪花的原因是
A. 西北季风迎风坡降雪多 B. 地势起伏大,水热差异大
C. 沿岸暖湿气流影响大 D. 空气洁净,环境质量好
3.当温度和湿度条件都满足最美雪花的发育时却不能形成最美雪花,可能因为
A. 高压天气 B. 大风天气 C. 逆温天气 D. 人为影响
图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下图示意某沙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与我国其他沙漠相比,该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A. 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B. 山地降水丰富
C. 年均温低蒸发弱
D. 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
2.形成该沙漠冬季稳定积雪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 大西洋 B. 北冰洋 C. 太平洋 D. 印度洋
3.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 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B. 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 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D. 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下图示意2000~2013年我国工业废水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转移路径。
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1.据图可知,2000~2013年我国( )
A.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 南方工业废水污染情况比北方严重
C. 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中西部
D. 鄂州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最严重
2.导致2000~2013年我国经济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 国家政策 B. 技术水平
C. 市场需求 D. 人口迁移
3.工业废水重心2007年后主要向北移动,原因可能是( )
A. 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
B. 南方地区水资源消耗量减少
C. 南方地区大力治理工业废水
D. 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增加
下面左图、下右图图分别示意1700—2000年中国、美国、巴西和印度四国人口和耕地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700—2000年,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呈先增后减变化态势的国家是( )
A. 中国 B. 美国
C. 巴西 D. 印度
2.印度和巴西两国发展农业技术的目标分别是提高( )
A. 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
B. 劳动生产率、土地承载力
C. 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D. 土地生产率、环境承载力
3.1925—2000年,美国土地开发力度趋于平缓,稳中有降。其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化发展 B. 人口增速减缓
C. 后备资源不足 D. 生态保护
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低温,生长最适温度为23~31 ℃,年降水量以1 200~2 000 mm为宜。读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及柑橘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A. 大气环流 B. 洋流
C. 地壳运动 D. 植被状况
2.图中阴影区生长的柑橘品质优良,最主要得益于
A. 夏季热量丰富 B. 生长季雨量丰沛
C. 成熟期光照充足 D. 肥沃的土壤
3.该半岛的大西洋沿岸几乎没有柑橘分布,与地中海沿岸相比,最主要是因为该地
A. 降水不足 B. 热量不足
C. 市场需求量小 D. 光照不足
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要课题,2003—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九连增”,有力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高产粮食作物取代低产粮食作物)是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九连增”期间各粮食作物产量变化表,完成下列各题。
种类 | 2012年 | 2003年 | ||
产量(万吨) | 比重(%) | 产量(万吨) | 比重(%) | |
粮食 | 58 957 | 100 | 43 070 | 100 |
稻谷 | 20 429 | 34.7 | 16 066 | 37.3 |
小麦 | 12 058 | 20.5 | 8649 | 20.1 |
玉米 | 20 812 | 35.3 | 11 583 | 26.9 |
大豆 | 1315 | 2.2 | 1539 | 3.6 |
其他 | 4343 | 7.4 | 5233 | 12.1 |
1.关于“九连增”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稻谷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 B. 小麦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
C. 稻谷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 D. 小麦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
2.玉米取代大豆是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进行这类调整规模最大的地区最可能是
A. 东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北地区
3.关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对节省土地 B. 可以缓解各粮食作物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
C. 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D. 从长远来看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会越来越有限